文|安然

我人生中的分离似乎都发生在夏天,而成长却是在某一个瞬间。漫长而又沉闷的夏天,等待和焦急充斥着的夏天。一年一度的夏天似乎一直都是老样子。而这是我成年以来第一个在异乡过的夏天。我告别了高考,告别了那群可爱的同学,告别了那个天真无邪的自己。可是我没有告别夏天。
我从公司下班,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二个兼职。从电梯刚下来,走到公司门口就看到我要乘坐的公交车已经来了,穿着五厘米的高跟鞋,飞奔过去,好在赶上了。从2017年开始,生活再也没有给我忧伤的时间。
就在下班之前我得知了一个很难过的事情,但是我真的没有把它表现出来。我第一次发现,长大以后的难过再也不是留着眼泪的哭泣,而是沉默的心碎。我仍然要风轻云淡的拿起口红补个妆,然后面带微笑的去吃饭,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这样就好像真的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还记得高考前的四月份,多雨的季节,我在忙碌的习题中抽身,在下着淅淅沥沥的
小雨的校园里散步,天气清凉,我撑着伞觉得那个时候的世界是一片未知数,那么的美好与神秘,而高考就是打开那片神秘天空的钥匙。我不知道自己会去哪里,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只记得在周六回家的傍晚,我和同行的一个朋友聊天,我们聊到高考以后想去哪个城市上大学,想做什么事。而我真正来到了我想来的江南读大学,阴差阳错下她去了别的城市。我又变成了孑然一身。我报了离家很远的大学,平时鲜少回家。我的大学生活很普通。学习和兼职。我终于开始了幻想了无数次的大学,却仍不可避免的失望了。
大学过去一年,如果你问我学到了哪些课本上的知识,我可能回答不上来。我必须承认,高考以后的每一道坎都不比高考轻松。我以前觉得沉默而安静的在教室里学习一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觉得冒着寒冬顶着破晓的黑夜起个大早去教室里背书,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觉得再也没比高考更漫长难熬的时光了。可是并不是,我没想到的是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走向更孤独的过程。
在公交车上看着那些高中生们,顶着因为经常熬夜学习的黑眼圈,却拥有属于她们那个年龄的满满的胶原蛋白的脸,素颜,校服,马尾,书包,以及厚厚的习题册。这些都仿佛离我是很久远的事情了,高考才过去一年,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在一群高中生中,拿出包里的口红对着手机屏幕补个口红,看着对面的高中的女孩害羞的看着我,以及躲闪的眼光。我意识到,我已经离开16岁有一些年头了。我已经到了二字开头的起点上,青春的列车摇摇晃晃,我追不上十几岁的尾巴,也离开三十岁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我不再需要面对厚厚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我开始厚着脸皮与世界交手,还常常因为稚嫩而显得笨手笨脚。
我的脆弱和难过都不在轻易袒露,我再也不会因为淋倾盆的大雨而感冒,因为我每时每刻都备好了伞和药。我的处事原则突然变成了:“我尽量不去麻烦别人,别人也最好别来麻烦我。”这样看似冷漠的句子。慢慢变的像个大人了,和家人打电话绝口不提自己的小委屈。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也很少会想家。总觉得大城市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连城市的彻夜通明的街灯都充满希望,恍惚间产生以为多走几步就能看到梦想的光芒这样的错觉。
我忽然想起高中时上地理课,地理老师给我们讲世界地理的时候,我带着好奇的眼神看着他,想从他的嘴上了解到那些我没去过的神秘世界。深沉而又冷淡的英国人,热情而又开朗的美国人,浪漫而又优雅的法国人。也许很多年后,我会忘记那些高中所学过的知识,我甚至会不记得如何计算时差。我会把高中的知识都忘记,却仍然记得那些时候的我自己,那时候还没有见过真正宽广的世界,总是渴望从老师的嘴里得到只言片语。我甚至有些感谢高中老师给我们讲的关于大学的美好。尽管真正来到大学,才发现那些都不是真的。可我依旧感谢他们,因为如果不是带着对大学的美好幻想,我想我走不到这一步。
“它千疮百孔,它依旧美好。”青春最美好的部分就在于,不问是否值不值。无论那段青春拿来浪费也好,拿来努力学习或者拿来暗恋也罢。这就是我们千金不换的青春。我们日后回想起来会怀念,会难过,会开心,却永远不会觉得不值得。没有什么是一定值得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值得的。
做不出来的那道大题,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告白,懵懂又固执的少年。
而终于来到了二十岁,却发现再也没有一个叫作“高考”的关口,能够过了这个关口就拥有四年安稳的青春了,再也没有了,以后人生的每一道坎,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我曾经一直在想,大学的意义是什么,一年的课程为什么一定要设置成三四年。我是在某一天突然理解的。就像理解了我想了很多年都不能理解的难题。这四年其实是温柔的给了我们一个蓄备能量的时间。我们可以在这看似长实则短的几年里发现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鲁莽仓促的进入社会,吃了跟头摔的鼻青脸肿才发现这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社会。
我一直觉得二十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一半童真美,一半成人伤。”
我们还没从十几岁的尾巴上下来,就被硬拽到了成年人的队伍里去。开始装模作样的学起了大人的模样,同时又对小朋友叫的“叔叔阿姨”而耿耿于怀好几天。
我的累不再是具体的做了多久时间的功课的那种累,而是一天的忙碌与茫然后,面对身心席卷而来的疲惫。这种疲惫嘈杂着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对未知的恐惧。
我们的信任感变得极低,心里话不再是每天的聊天内容。我们和别人聊的最多的反而是天气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像是不敢吐露真心又不可避免的与人打交道,而不得不这样。
我们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广了,不再是局限于高中时一个班的同学。但是能说真心话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们不敢再贸然的把某个人当作好朋友了,我们也学会了成年人的那一套体面的分寸感,不过分窥探别人的生活,也不愿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生活。
朋友圈里的生活都精心修饰的正能量,真正的心事都沉默不语的留在心底。
我们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了,可仍旧免不了的烦恼。这些烦恼有的莫名其妙,有的无中生有。谁也不是永远的一直快乐。
我们好像突然体谅了为什么下班后的妈妈总是心情不好,突然谅解了大人们偶尔的坏脾气。我们长大了,走他们走过或者没有走过的路,我们不屑于听他们讲他们所谓的“人生经验。”和“我为你好。”我们偏要去试试那条无人走过的路。我们以前觉得钱是很俗气的东西,总爱装作自己不爱钱。而现在我们却会烦恼,自己赚钱的能力能否赶上父母衰老的速度。我们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爱钱,也坦然的理解了钱不是物质不是虚荣不是俗气,它就是改善我们生活的保障。
我们看过很多人励志的经历,却也明白这个世界上总会有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成功的那部分人。我们走在路上看到那些乞讨的人,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同情心泛滥的去放些钱了,我们甚至会有些冷漠的想,这会不会是一个骗局。新闻上到处都是某某被骗了多少钱,我们也都竖起了防备心,见一个陌生人就保存十二分的怀疑,也仅仅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安全。
“成长究竟是让我们变得更好了,还是更糟了?”
这个答案我们可能要用一生去回答,却终其一生也写不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有好也有坏,这才是成长的全部吧。
见识过太多的世面,却失去了最纯真的眼睛。打碎了玻璃心,练就金刚心。
终于有一天那个女孩在下班后的路上穿着她曾经穿不习惯的高跟鞋优雅的走完了回家的路。这一路,她没有拖鞋,没有喊累,她面带笑容,她镇定自若。她终于长大了,终于成为了一个成年人,她终于穿上了那个代表成年人的标志的高跟鞋。她却开始怀念十六岁的那双最平凡最普通的帆布鞋。而那一年的她,站在橱窗前看着水晶灯的光芒照耀下的那双闪闪发光的高跟鞋久久不愿离开。
二十六岁的她终于穿上了十六岁那年最喜欢的高跟鞋。却也用了十年的时间明白了,那双高跟鞋其实并不美,美的是水晶灯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