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他说的是实话。孟子也曾有过类似的言语:“吾辞达而已矣。”辞能达意,就这么简单。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后人读《战争与和平》,往往呼为史诗,那样其实正好违背了托翁的意愿。真正读懂《战争与和平》的人,最终会发现,这是一部思想的结晶,却非文学。而小说的作者托尔斯泰,则纯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了。
和平,一个人人向往的名词,可是,这个世界真有这么美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与和平相对的,还有战争。
引发战争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元首暴躁的脾气,为日益匮乏的石油、天然气而战,中东国家为石油与信仰而战,还有一些国家为扩大领土与权益而战……但是,战争带来的却只有死亡、硝烟与恐惧,人们在黑夜中瑟瑟发抖,大街上弥漫着鲜血与硝烟的气味,四周充满了死亡与恐惧……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越南战争……这些本可以避免的战争,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在无言的呐喊,从那明亮的眼睛里看到的埋怨,悲哀;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奋力的挣扎,在寻找自己的骨肉;失去亲人的朋友,在经历着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在那一片广阔的天上有添了几丝哀愁。
列夫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我对此持赞同的态度。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开启了中国的封建帝国之路;盖乌斯·屋大维平息了罗马的分裂,成为罗马帝国的开国元首,为罗马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他的铁蹄一直蔓延到黑海,他的子孙为元带来了一片盛世繁荣的景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哪一个王朝的建立非血染而成,又有哪一回破灭不是因为金銮殿下反抗的旌旗满地?留下的,也只有一代传一代的叹息中历史者掉落的泪水,用这些与昔日风光一起深深埋葬。
不难看出,战争是和和平是相扶相依的:和平,被战争打破,战争,被用来维护和平。可这真有这么简单吗?
1914年,随着萨拉热窝的几声枪响,德国、英国、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几大列强展开了空前的混战,在这场浩劫中,新发明的坦克、飞机、潜艇甚至毒气等武器纷纷登场,使人类间的相互屠杀变的更加迅速,2000多万生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葬送!
就在人们还处在一战后的喘息当中时,就在人类都盼望和平会降临的时候,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灾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已经在地球的上空弥漫!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冲昏了人们的头脑,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失去理智的人们把魔鬼捧为上帝,把疯子当作了偶像。一战后仅仅过了20年,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三个法西斯国家就亮出了杀戮人类的屠刀,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地球在战栗!古老的欧罗巴被战火摧毁,广袤的华夏在灾难中哭泣,苏联草原烈焰滚滚、非洲大漠狂沙飞舞,大西洋下杀气腾腾,太平洋上恶浪滔天!全世界60多个国家卷入战火,5000多万人死亡,直接物质损失在4万亿美元以上!——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数字并没有让人类觉醒,九一一后,美国的轰炸机便在阿富汗上空飞翔,在枚枚不断的炮弹之后,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心惊肉跳地生活,就连出门也要先向真神安拉虔诚地请示:“敢问路在何方?”
历史的每一页都有血腥的场景,我不知道将来的历史长河会不会殷红一片。和平的白鸽倘若沾上鲜血就再难高飞。请大家记住战争的苦痛,带着和平的心愿放飞手中的洁白,微笑地,看着它融入远方的那一片湛蓝!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 它因场面浩大, 人物繁多, 成就非凡, 自问世至今, 一直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1805年7月, 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 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
在一次贵族的宴会上, 彼尔结识了青年公爵安德烈, 两人成为好友。 此时, 安德烈为了自己的辉煌与荣誉应邀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 向前线出发, 他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照顾。
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 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 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 便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 意图钱财。
同年11月, 安德烈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不幸受了重伤。此时, 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 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 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 名誉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另一方面, 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 他为了自己的名誉, 便与多勃赫夫决斗, 而把对方打倒后, 他旋即与妻分居。此后, 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 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 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烈突然回到秃山, 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 这使安德烈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 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1807年6月, 俄与法言和, 和平生活开始了。
1809年春天, 安德烈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 在伯爵家他被娜达莎吸引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 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 而后, 安德烈出国了。但是, 年轻的娜达莎无法忍受寂寞, 且经不起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 而擅自约定私奔。
1812年, 俄法两国再度交战, 安德烈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 俄军节节败退, 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 改派去运送伤兵, 娜达莎方在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 但安德烈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尔化装成农夫, 想伺机刺杀拿破仑, 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爱伦于战火中, 仍继续其放荡行为, 最后, 因误服堕胎药而且死亡。
几番奋战后, 俄国终于赢得胜利, 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 两人便结为夫妇, 而安德烈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 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 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有的人缺陷比较大, 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生命、生活, 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 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 森林, 山峦, 草地, 河流, 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他则是无关紧要的。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 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战争与和平, 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 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 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 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 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 也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