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丝绸之路(彼得 弗兰科潘)24.中东之路

丝绸之路(彼得 弗兰科潘)24.中东之路

作者: 拿什么爱你 | 来源:发表于2021-10-05 05:37 被阅读0次

1979年2月1日,在被迫流亡14年后,霍梅尼再次踏上了德黑兰的土地。经过全民公投,伊朗在4月1日更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在阿富汗,人们受到国境线另一边伊朗革命的鼓舞,强烈要求民族独立、回归传统并清除外来势力。然而,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1979年9月,野心勃勃、难以捉摸的哈菲佐拉·阿明在权力争夺中取代了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苏联决定采取强硬措施。苏联军队开始鱼贯越过苏阿边境。

得知逃亡的伊朗国王进入美国接受治疗,伊朗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大约60名外交人员扣押作为人质。卡特总统宣布对伊朗的石油实施禁运。并冻结了120亿美元的伊朗资产。

伊拉克突然袭击伊朗,轰炸了伊朗的机场,并且兵分三路从地面入侵伊朗。

1982年夏天,伊朗军队不仅成功迫使伊拉克人撤出了伊朗土地,并且还攻入了伊拉克的领土。

一项新的政策终于应运而生:美国决定在伊拉克身上投下重注,这是华盛顿最有可能影响中亚地区局势的地方。只有支持萨达姆,美国人才能继续留在这里,才能遏制伊朗和苏联的前进脚步。

阿富汗叛军不断取得令人惊讶的战果。强大的苏联被他们打得头破血流。里根政府开始大幅增加对叛军的武器供应。

美国费尽心机地与萨达姆·侯赛因交好,终于与伊拉克建立了信任;阿富汗的战局在苏军被迫采取守势之后也开始扭转,最终苏军在1989年年初被彻底赶出阿富汗。

伊朗政坛中存在一个“温和派”,他们渴望与美国取得联系并使两国恢复邦交。美国人急于巩固与伊朗的关系,不惜违反自己的制裁政策而向伊朗运送武器。

当美国与伊朗勾结在一起的消息爆出后,萨达姆·侯赛因顿时怒不可遏,因为直到这之前,伊拉克还相信美国是支持自己与这个邻国兼敌人作战的。

脸上无光的美国官员在伊朗门丑闻后竭力“挽回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信用”。但萨达姆认为这一定是另一个陷阱。

感想:大国竞技,小国在夹缝中求生存。不知谁对谁错,国家也和动物世界差不多,势力大就扩张,没有势力就四处寻找生存或壮大的机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丝绸之路(彼得 弗兰科潘)24.中东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pv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