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学国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来说,也算是个好现象。
然而作为一个伪单亲妈妈,送孩子去国学班,从时间上来讲,太奢侈。于是10月中旬决定,利用每天早晚的时间,每天陪他背一首诗。正好作为幼小衔接的一部分,让他加深一下古文底蕴。
(原来也背的,但是时间上没有规律。)
作为一个毕业就把知识还给老师的渣妈,这不是个轻快活。得自己先背下来,还得掂量着他的接受度尽量找一些比较有趣的诗打头阵。
到今天实行了两个多周吧,背了十几首诗,其中有几首是他以前背过又忘掉了的,拾起来倒是很快。
进展得也算是顺利吧,一边听我讲背景说诗意,一边遛遛哒哒去幼儿园,还挺和谐。通常早晨聊聊,晚上再说说,一天一首诗没什么问题。
当然中间也闹过混搭,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
我也在为他选诗的时候知道“谁”字有两个读音:
“谁”字,有两个读法总是快乐比较多吧,尤其是他跟小朋友用微信语音赛诗的时候,那叫一个兴奋激昂。
然而持续的时间不长——昨天晚上,娃儿背着背着就嚎啕大哭:“背诗太难了!”
事情从选诗开始吧。
作为一个《精忠报国》的粉,娃每次去唱歌必K这首。而且自从学跆拳道后,也经常让放这首歌作为BGM。所以,昨天为他选了王瀚的《凉州词》。诗文如下: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早晨说诗,为喜欢兵器的娃儿解释最后一句时,说:“战争自古就是残酷的,这么多人上了战场,但是能平安回家的能有几个呢?”娃儿马上表态:“我不要去当兵,我也要告诉爸爸,不要去当兵!”
什么?
说好的“何惜百死报家国”呢?
虽然妈妈我也不舍得你去当兵,更不会舍得你去战场,但是,和平年代讲这首诗,不是应该立意在“要更加珍惜和平的可贵,不要掀起战争”么?为什么直接跨到不去当兵了?
好吧,就当你惜命吧。
让自己远离危险,这倒是个好事。所以顺便拿出他近期跟小朋友之间的“战争”聊了下打仗是“双亏”的事情。一路上,说着“pi pa 怎么是喝的”,还挺和谐。
然而等晚上回家,再说这首诗的时候,情况就变了。不同于往日(跟读几遍后就差不多可以背下来),第三句总是记不住。缺乏喝醉酒的生活经验?妈妈不缺啊!于是连说带演,把前三句演成了一个声情并茂的话剧。
看那笑的前仰后合的样子,第三句可以记住了吧?
并没有。
演的有点燥的妈妈开始烦躁了,而这份烦躁让娃儿感受到了。于是背的更加磕磕巴巴。
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声叹息被娃听在心里,眼睛溢满了泪水。看着那泪汪汪的眼睛,有点于心不忍:“想哭?”
“嗯。你可以抱着我哭吗?”
“好。”搂过来,一边安静得听着他的嚎啕大哭,一边轻抚他的背。
“妈妈,这首诗太难了!我背不下来!”
继续大哭。
“嗯,第三句你记不住。”
“是呀,怎么办啊,妈妈!”
“哭吧哭吧,哭完咱们再想怎么办。”
哭的更加大声。
不一会,娃儿自己收住了哭声。
“妈妈,我们再试试吧。”
“嗯,妈妈把书拿出来,你看着字和拼音读,好不好?”
“我不识字,也不会拼啊。”
“没关系,我帮你。”
(没教过认字,他主动认过一些。幼小衔接班里正在学拼音,拼读刚学一点)
…………
哽咽着,边读边背。终于,背完了。
今天回家后,再问他,就成这样了:欲饮琵琶马上催,乡音无改鬓毛衰。
也是混乱了。
所以啊,以后呢,还是减少数量吧,每周三首好了。妈妈我的心态也要调整好,莫急莫躁。
至于坚持的意义,用一个笑话和一件事总结吧。
笑话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
——为什么要读书?举个例子:
当你看到夕阳余晖,鸟儿归巣,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卧槽,这么多鸟,真好看,太TM好看了!”
事情呢,则是发生在他两岁多点的时候,带他去动物园,看到了大白鹅,娃儿开始兴奋得高声喊:“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 ”整首诗背完之后,不管周边的目光和夸赞,继续唱:“大白鹅,过小河 ……”’
那幼稚而又响亮的童声,就是坚持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