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6点35分的闹钟响起,朦胧中翻身摁下电源键,等待10分钟后的再次唤醒。
吵醒——摁下
吵醒——摁下
还是不想起,再挣扎5分钟,终于在7点钟之前爬起来了,疲惫得朦朦胧胧,好像刚刚上完夜班回来一样,甚至还要更累。
这样的生活持续有多久了呢?
一年?
四年?
八年?
十一年?
十一年前刚上大学,四年光阴转瞬即过,现在回想起来细节都不真切了,只记得其中一些开心的事情。
那时候年轻,精力充沛,即便是很晚睡觉,第二天起来依旧精神奕奕。
于是,熬夜成为年轻人的资本与象征,所以当早上起不来的时候,就无法说自己是年轻人了。
八年前就业,踏入现在的公司,犹记得那时候的生涩和冲劲,虽然熬夜自不可免,却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和压力。
每日在出租屋与公司之间来回,周末再睡个大懒觉,晨昏颠倒,只觉得人生惬意不过于此。
四年前买房了,虽然还要再住几年的出租屋,但生活毕竟有了起伏,心理也在跟着变化。
工资的多寡隐隐成了心头之患,同时年岁渐长,缺乏锻炼的后果也显现出来,脑袋略有昏沉,在不熟悉的事务上思维不够敏捷,所幸的是应付工作还算游刃有余。
一年前,公司搬家了,我也搬家了,而且是向相反的方向,这直接导致上下班的旅途与心理变得匆忙、冗长、煎熬。
即便如此,晚睡还是主旋律,即便是告诫过自己要注意作息,三两天以后还是在十一点半的时候才惊觉:啊,我又食言了。
于是每日刚起床,浑身就会散发出“我不想上班”的气息。
我清楚地知道生活不能再这样下去,可是疲惫的大脑和身体告诉我:睡吧、躺下吧,明天再去下决心。
然而即将年届三旬的我怎能在而立之年还像一个孩子一样,屈服于自己的欲望?
我决心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办个图书馆的借书卡,平时写点小东西,增广阅历的同时也可以丰富情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早睡,毕竟规律的作息带来的是规律的思维和健康的身体。
如今再回顾高考之后的生涯,有晦暗的,也有亮丽的,有后悔的,也有感激的,生活不就应该是这样吗?像是一张白纸,上面已经有了一些东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需要一个不算太蹩脚的画师,用自己独有的调色板,去画上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