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易中天先生的《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简单易懂的语言,让人看得明白易懂,却很好地了解了一个年代,一个皇朝的兴起与灭亡历史、原因的深层思考。认识到不同历史的文化与核心,对我们后代影响深远的相关制度。
读到《周》我认识了井田与封建。《春秋与战国》篇,我看到了“周”影响下的“以礼治国”。以前,在看电视连续剧描述古代行军打仗时的画面,总是交战双方排好兵,列好阵,一声令下才开始交战的。当时,直觉得好笑,哪有这么笨的交战?打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为生存,哪有这样傻的行为?原来在春秋时代的确如此。周讲究的是以礼治国,因而全国上下均十分文雅好礼,甚至是战争也是如此。战争中,大家都十分关照性命,基本也是点到就即止,伤亡情况很少在战争中出现。甚至也有过,双方交战,败方在逃跑过程中战车陷泥潭中,胜方士兵在追赶过程中,还帮忙脱险,再让他们逃跑的。这就是以礼治国,即使打杖也是君子之交。
经常说到的“礼坏乐崩”便从战国开始了。这时,诸侯国之争,“礼”似乎只有挨打的份儿。在多国交战中,没有按受太多礼义教育的楚国成为大国,更为蛮夷的吴国与越国纷纷走进历史舞台。同样礼教落后的“秦”兼并六国。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事实:和平年代讲礼,受尊重;战乱时代讲蛮,求生存。当所有的礼仪条框都没有时,才可以在乱世中战稳脚跟,成就一方霸业。
汉朝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从此之后,我们被称作汉人。更为关键的是为巩固政府与管治,汉朝推出了:“独尊儒术”,实行了“三纲五常”。对于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今天刚看完了《三国纪》,也就我今天的读书心得做一个纪录吧!
02
自问我读书的时间不长,对于三国的历史也没看过三国演义,也没看过太多的史书(后面会看的,因为着迷了)。
一说到曹操,大家便会用“奸雄”一词来形容。在“三国杀”中,其特别招数便是“奇袭”。的确曹操的奇袭很出名,也的确了得。大家又说他杀人如麻,这一点我就有点保留了。因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哪位英雄不是染满鲜血的?比起项羽的杀人如麻,曹操简直就是仁慈了吧。再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吧。其实,第一个挟的也不是他。他将汉献帝挟到他的地盘后,起码是以礼相待,汉献帝也感动得流涕,起码是有人尊重,改善伙食了。而且,曹操也有仁义之处。例如,对于陈宫,即使陈宫要反操,兵败后曹操也劝其降。即使最后陈宫宁死不降,曹操也赡养了他的家人。
另外,再说说刘备。流传下来的刘备一直都是仁义之事,说是最没才能,却是最多人帮的。例如:三国杀中刘备的专业技能就是:救驾!。诸葛亮更是才华洋溢的一代聪明人。但或者《三国演义》中的确是文化性太强,有太多不靠谱的事情。在我读来,觉得刘备其实是一人才。如果他不是人才与非池中物,曹操就不会惺惺相惜,视他如兄弟。曹操的谋士就不会力劝曹操要除掉他。同时,刘备也并非十分仁义之人。只是,当时的环境以及要成为一代领导人,必须要仁义之举。我认为仁义,在曹操、孙权、刘备都有。相反,刘备对曹操却是反叛的。曹操视他如兄弟,他却是拿着曹操给的兵去反曹。有一点不假的是刘备的确老是要救驾,这主要是由于对比于曹操的军队,刘备的实力太弱。他又得罪了曹操,因而老被挨打。谁救驾?找孙权去救。
孙权,可以说是三国里面的一个重要人物。只是关于他的描述是比较少的,可能是《三国演义》里面说得不多吧。我个人是很喜欢孙权的,看看他的“制衡”绝招就知道了。孙权可以说是三国当中的“左右逢源”的制衡高手。在曹操攻打刘备的时候,他出兵帮刘备。在刘备猖狂,壮大的时候,他联合曹操设计算刘备。将三国可以在战争中,均衡发展。孙权与刘备的不同点,在于刘备多少有点墙头草,见好就靠。而孙权则有自己的立场,例如曹操要求孙权以其子作质的时候,孙权可以坚决的拒绝。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让刘备国力大增,成为三国鼎立之势,这些均是孙权的气度。正如:曹操对孙权的评价:“生子应如孙仲谋”便可见其风采。而易中天先生对他的评价也是颇高的:“刘备,是时势造英雄;孙权,是英雄造时势。”
03
综观三国纪,我认为不管是曹操、孙权、刘备都是有勇有谋之英雄。大家的信念有所不同,都展现出了在一个时代风云人物的生存哲学。三个在同一时代的国家,三足鼎立,都有着内忧与外患。三个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治国方略,收获了不一样的结果。也为中华民族的精彩历史,画下了隆重的一笔,生出了大量的英雄人物。
毕竟,我们来一次人世不容易。是应该如刘婵般,装疯扮傻,看着三国一个一个地灭掉,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再安然终老。还是,刘备、关羽般到场上成为主角,在战场中挥洒热血,闪耀光彩?这也不过是不同人的生存哲学罢了。正如,莎士比亚笔中的丹麦王子所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