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自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在互联网行业迅速兴起,成为业界追逐的新风口,多家互联网平台纷纷布局知识付费领域。2016年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马拉雅FM创办知识付费节"123知识狂欢节" ,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紧接着2017年3月7日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腾讯CEO马化腾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以及2018年的过年前夕,随处可见的是各大平台、APP上的“直播答题分现金”等字幕的广告,直播+问答的游戏模式,越来越多的敏锐的机构仿佛嗅到了什么,纷纷加入进来了,那么到底是为什么使得知识付费成为了一种热点,潮流?我这里总结了三点:①时间成本;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量信息的涌入。所有信息都能在网上找到,面对入潮涌入的大量的免费知识,学习者往往是眼花缭乱而不知从何入手从何学习。互联网为知识付费的趋势,不是获取更多的信息,而是通过付费学习的模式帮助学习者高效获取相关知识;②金钱成本;"得到"上卖的音频干货,学习笔记,干货图书标价其实也很低,学习课程不用到现场,也不用订机票酒店出差奔波,这就是在降低人学习的金钱成本。③社交货币;如今知识也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对于付费知识产品来说,社交货币往往意味着有和别人交流的谈资。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我认为如今整个付费知识内容正在变得由泛到精,在各个领域全面爆发,如何帮助用户做好匹配,以及对已有内容价值的二次利用,也正在成为行业的新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