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时代,有很多东西被定义为稀缺品。
比如财富、名声、社会地位、美貌……
稀缺品本身当然好。
但是有时候,是否拥有这些稀缺品,
会变成了衡量一个人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志。
似乎只有获得这些,你的人生才算开始。
否则你就一直处于某种匮乏当中,为获得那些稀缺品做准备。
有时候梦想所制造的这种匮乏太显眼,
它遮蔽了我们所拥有的另一种富足——活着。
“活着”这种富足,因为平时太习以为常,不容易意识到。
有时候,你非要经历了一些事,才会有发现它的眼光。
我们的是怎么意识到“活着”是一种富足呢?
目标没有完成当然会有匮乏。
可是所有的匮乏都有一个大前提下:
活着的这种富足。
就像所有的目标,都应该统一于"好好活着"这个大目标下一样。
生命,才是最大的稀缺品。
如果你还能闻花香,尝美味,听音乐,能和家人朋友交谈,
能通过感受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而感受这种存在,那你就生活在富足里。
那么,人应不应该有梦想呢?
我想,有没有梦想,都是一种活法。
如果只是别人告诉你应该有,
你就觉得要有,这样的梦想通常也不是你的。
梦想的好处是,
它帮助你组织现在的生活,帮你确定什么重要,
什么值得,什么现在要做,什么可以等等。
而梦想的坏处是,当它这么组织生活时,
有时候梦想会变成贴在现实生活中的标签,
它变成了我们看待当前生活的某种偏见。
你有没有觉得,那些尚未达成的目标,有时候会嘲笑你:
你有什么了不起?
跟我(理想的生活)相比,你现在的生活实在太不值一提了。
如果你同意了这种嘲笑和偏见,那你就会跟着这种嘲笑,
厌恶和否定现在的生活,并因此失去跟它的联系。
我经常想:
这么多人有过梦想,又有这么少的人实现了人生梦想,
那些没有实现人生梦想的人去哪里了?他
们要怎么才能从失望中摆脱,才能活得好呢?
这可不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吗?
没有实现梦想的人,这现实的生活里,找到了新的意义。
这些意义也许没有梦想那么宏大,
甚至不用言说,可就是有种生活的热情在。
能投入,有兴趣,这就是生命丰盛的证据啊。
梦想是在生命这条河流中产生的。
生命力是这样的东西:
它需要梦想制造的张力,
可是,就算生活中哪里阻塞了,原先的梦想中断了,
它还是能兜兜转转为自己找到出路的。
只不过它所找到的出路,跟世俗意义的成功,未必是同一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