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8日(周三) 晴
下午从《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的第240页看起,共看了20多页吧,印象最深的还是“唤醒”两个字。
作者在本书中多次提到他最喜欢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也喜欢这句名言,前几年我写的一篇物理论文中就引用过该名言。而今反复看到这句名言,我也被“唤醒”了,我意识到做一个具有“唤醒”能力的老师的重要,这应是我的职业追求。
“在我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除了热爱,激情和坚守外,我找到最好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是作者所说的话,也是现在的我想说的。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那么,课堂的本质就更是唤醒,因为教育最重要载体和阵地就是课堂,“得课堂者得教育”。
我要学习之一:好的课堂
第一,一定是可以看见真实的课堂,学生真实合作、真实表达、真实发问,师生真实共处、真实对话、真实联结,让课堂一切真实起来。学习一旦真实发生,课堂便走向了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这是国培学习中学到的关键词。)
第二,是不断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引领和启发学生走向有思维挑战的学习。
第三,好的课堂是关系的确立,师生之间关系好了,结果自然就好了。
第四,好的课堂是练习规则和习惯的地方。练想、说、听、问、合作、分享、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第五,让渡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起来,学习是权利也是责任。
第六,是学会不断改变的课堂,是需要不断纠偏的课堂。
第七,是可以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地方。出故事、素养、精神、公民。
我要学习之二:“唤醒的课堂”
一、唤醒老师
有专家讲,好的课堂一定是有一个有“灵魂在场”的课堂。
二、唤醒文本
文本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得以形成教学环境的最重要纽带。无论是什么学科文本,文本一定是被精选出的“例子”,也是某一个板块知识的典型呈现。如果没有这个“例子”,知识就无从承载,也就没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文本在没有教学之前是“休眠”的,一旦上了课堂就“活了”,也就是被教学“唤醒"了。
读书要有三重境界:读懂书中的人,读懂写书的人,读懂自己,其中,第一重境界,读懂书中的人其实就是对文本的唤醒。好的教学一定是把文本中具有生命意义的内容读懂,把处于休眠状态的文本唤醒了。
三、唤醒学生
学习的核心就是唤醒自己,读懂自己的意义也在此处。
教学的本质是在通过对知识的传授哦而最终直抵学生的思维与心灵,这就是教育最美好的呈现一一唤醒学生心灵世界里的美好的向往、美好追求、美好价值观。
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评价一节课或者一位老师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看课堂能“唤醒”多少知识,能“唤起”学生多大潜力,能“唤出”学生多大能量。因为决定孩子能走多远的就是在接受教育中被唤醒了的“自我意识”。
唤醒一一暑期的最大收获。唤醒自己,唤出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