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的本质是与对方背后的心理活动产生链接。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决定于听者而非说者。
我们的大脑在倾听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走神’’的现象,我们的思绪从一开始的专注到几秒钟后的游走,当事后我们回过神却发现并没有错过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想当然的看法。
为了叙事清楚,说者通常会将时事件的来龙去脉讲的详细,所以我们很难在对话的开始就得到最重要的信息,而大脑这样的‘‘自我欺骗’’机制又让我们产生并未错过的错觉。
人们只愿意听自己愿意听到的,排斥不愿意听到的,所以就会出现‘‘听话听一半’’的状况,不是对方故意这么做,而是大脑对那些不符合自身输入标准的信息会采取自动过滤的功能,自动略过自认为无效的部分。
面对熟悉的东西,我们往往是采取过早的回应,于是就会打断别人,出现这种不礼貌的行为确实令人尴尬,大部分会做这个动作的人总是认为‘‘我已经知道你的意思了,你不用再说下去了,下面你来听听我说的’’这种武断的看法,常常让倾听者吃尽苦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