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两句诗,即使大家不知出自何处,也一定听说过,那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本意是靠近水边的楼阁能够先欣赏到月色,向阳而生的花草更容易感受春天。
而写下这两句诗的苏麟,一生再无其他诗句流传,被戏称为“最懒诗人”。
那么苏麟的这两句诗如此出名,他在历史上又担任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他一生再也没有其他作品流传下来,一种原因可能是他真的“懒”,对赋诗写词兴致不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他在当时不够“出名”,所以没有人关心他的作品。
苏麟出生于公元969年,前半生的轨迹并不见于史书,因为他在为官时品阶不高,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吏。
据记载苏麟在宋仁宗时期为官,担任杭州下属县巡吏多年,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政绩,但也算得上兢兢业业。
照理说这样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他唯一一次被人记录下来,是因为与范仲淹有过一次交集。
直到范仲淹来到杭州,苏麟的人生轨迹才发生改变。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26岁时苦读及第,从此开始了在官场沉浮的一生,无论是治理地方,还是守卫边疆,范仲淹都立下了不小的功绩。
在当时,范仲淹的名字同样家喻户晓,不仅因为他位高权重,更是因为他在百姓心中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范仲淹调任到杭州时,已近花甲之年,他的事迹在无数人口中交相传诵。
口碑和人品都非常受人尊敬的范仲淹来杭州做官,这对当地如苏麟一样的官员来说无疑是好事一桩,因为范仲淹一生举荐过无数人,他更看重为官者的能力和品性。
由于巡检一职需要长期在外工作,苏麟在范仲淹面前展露才华的机会并不多,被忘记也是情理之中。但苏麟内心依旧渴望着能得到提拔,毕竟职位越高,能为百姓做的事情就越多。
苏麟不知如何向范仲淹开口,后来他就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将自己的心意藏在诗句里,然后写信送给范仲淹,希望不用过多言语也能让其明白。
范仲淹拆开苏麟的信时发现里面只有短短的两句诗,写着“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靠近水边的楼阁能够先欣赏到月色,向阳而生的花草更容易感受春天,但是那些没有占据天时地利的人们,也不应该被轻易忘记呀
为官多年的范仲淹一下子就参破了苏麟诗中之意,他惊喜于这两句诗的精妙,又欣赏苏麟毛遂自荐的勇气,在考察过苏麟多年为官的政绩后,对他的能力有了一个大概了解。
此后范仲淹多有留意适合苏麟的职位,终于让他得偿所愿。
至于苏麟这个人之后有过什么样的事迹,史料中并没有留存,但他的智慧和才能在这件小事里也能窥见一二,而且有范仲淹的推举,想必仕途不会太坎坷。
不过这对我们也有所启示,机缘固然重要,但是自己能否主动争取到机会同样也很重要。职场中很多事都无法强求,很多变故难以预料,想要有所提升,做好本职工作很重要,但不能只会做本职工作。
由此想到自己,我20多岁大学毕业上班,但通过工作实践发现,当时的岗位不适合自己。我喜欢挑战,富于变化,能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工作。
但当时,新人只能做一些流程化的工作,因为学生时代一些写作、主持的经验,我就积极参加单位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
在一次中层管理会议当中,我听说单位的一把手表扬我了,说我积极、有能力,是适合干某个岗位的人选。而那个岗位是我很心仪的。
那次会议我是没资格参加的,是和我不错的一位参会同事告诉我的。我在想也许是因为前不久举行的那次演讲比赛,只有我是脱稿演讲的吧,内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
没过多久,举行岗位竞聘时,我去参加了,最后落选了。但我没气馁,半年后,再次岗位竞聘,我写了洋洋洒洒几大页竞选稿递交,最终竞聘成功!
抓住机会,时刻准备着!
不管工作,还是人生,我都是主动进取者。虽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
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今天是2022.1.24. 我是天天写日记、天天朗读的扎心姐。明天就是小年啦!祝大家喜乐安宁、国家繁荣富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