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上次是什么时候写作,怕是要中学时候,每次写作前都是绞尽脑汁,左顾右盼希望自己可以从同学身上找到灵感,又担心自己落后于别人。我就从自己写起啦。
从小四五岁的时候我就有口吃,很难想象那个年纪应该是在幼儿园里最开心快活的时光,但是我不一样,时常因为吭哧不完一句话而被身边人嘲讽。你知道那种习惯性无助感我的生活一大半都是处于落寞之中。偶尔在伙伴交谈之中自己插进去一句没“毛病”的对话,心里可以兴奋好长一段时间。以至于生活中我会过度的关注自己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感受。以至于我上课最多只能把30%的专注力放在听课上就不错了。后来就像你们所猜的那样,“结巴怪”、“老好人”、“学渣”、“孤僻”这些标签都是老师同学给我的客观评价。以至于那时候老师让写日记我写的全是有关我的狗的杂事。只有和我的狗在一起我的内心才不矛盾不纠结。
后来由于我对自己要求苛刻(只是没人的时候我会多唱歌)我慢慢的就没有结巴的问题了。
不过表面病症解决掉了,我的内心还是时常处于压抑、矛盾、纠结之中。尤其是社交感情方面的对我的影响极大。因为时常表露出来的言行举动充满了讨好、妥协、自卑。甚至连基本的对自身利益的争取都怯馁。当然这样做我的内心也会建设合理化安慰自己。维护这段关系比较重要,现在我有所失将来我肯定有所得啊,对方也不会忘了我的。那时候就是那么天真。
每个人都该有追求快乐的能力。而我的方式就是运动,最初是特别喜欢跑酷这项极限运动。我猜是这种酷炫的运动会赢得身边人足够多好感和簇拥,从而更好弥补了我在社交和表达自己这方面的欠缺。这也让我对生活中一些宝贵品质和小众群体出现的优越感有了另一角度的看法。只不过是从另个小众维度努力展现卓越的自己,满足自身存在感,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以至于后来因为这种优势真的容易交到不少朋友,不过千万不要过分依赖这个优势,要不你会一直局限在这种思维境况下。
你的圈子总是处于舒适区你也会习惯,生活里总会有一个人或者一个机遇让你接触另个圈子。后来我更在乎自身成长,优化圈子,日常积累,知识链接,刻意练习,反复打磨运用套路和认智形成有效竞争力,每次概念升级我都很激动,生活中和朋友聊天也会时常发表自己的意见,偶尔还会解决掉对方的心结。相对提前的自己也是愈来愈强,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气场。
当你遇到的人都很强大优秀时你也很难满足自身现状,可是你又没有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你时常处于焦虑和临界崩溃中,此时你连你自己的注意力都把控不住,这就所谓乱了方寸。放下无用社交和情感依赖,去除掉外界对你的干扰,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想法法,就把你此刻身边的人动用你积极,乐观态度去照顾好就够了。
生活情感简单,坚持利益原则,努力提升自己,规律保持运动。这就是目前我能做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