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5
现在感觉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点涟漪。今天和昨天一样,明天也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每天一边着急,一边麻木。
这几天天气倒是真不错,冬天十几度的温度,阳光明媚,可惜不管好坏,好像都与我无关,反正我也不会出门。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这么麻木了。
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在朋友圈发文了,主要就是没有新见解,而且最近也有点困惑,没有方向。但是还是有点发现的,经过反复思考,还是认为没有家庭的助力,很难让一个孩子成才。一个孩子的学习品质往往需要家庭来塑造。
比如,昨天给一个四年的孩子上课,这孩子很聪明,对学习也不算排斥,但是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各科学得一塌糊涂。他的哥哥也是这样。这就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家庭了。
但是奇怪的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很想让他好好学习,也花了不少钱,花了不少精力培养,但是两个孩子(都是男孩)都属于那种不操心的孩子,学习从不上心,结果也都不太好。
现在那时候老大一年花几万,结果差点没上成高中,老二现在四年级语文英语已经在及格线边缘徘徊,数学略好,也就70多。
说家长不重视学习吧,她很努力,说家长重视吧,两个孩子都学得一塌糊涂。因为我和这个家长好几年前都认识,所以对她家情况相对比较了解。
首先这两个小孩都不属于学不会那种小孩,但也绝不是绝顶聪明那种。学不好,我猜测两个孩子都没有学好,主要的原因就是妈妈太宠溺。妈妈一边很重视教育,投入重金给孩子补习,一边让孩子不节制地玩手机。再加上他们两个家长都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写作业,就造成了两个孩子都学废了。他们和我认识的另外一个家庭非常类似。
另外一个家庭也是两个孩子,不过老大是个女孩,老二是个男孩。两个孩子刚开始学习都很不错。老二现在五年级数学能很轻松考90多,老大今年上初三,小学阶段各科都能考90以上,现在想上高中都难。
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家长,大部分时间不能陪孩子,孩子从一年级都要依靠自律来完成学习任务。爸爸在外地开的店,一年见不到几次。妈妈也有自己的工作室,虽然每天都能回家,但是基本上都是自己玩手机。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手机。从小,两个孩子回家写完作业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
经过不断思考,我认为真正能够让一个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的,是父母的陪伴,是稳定的规则。养成阅读的习惯,养成学习的习惯。这些需要每天坚持做一些事,但是又不能不节制地加任务。
那么怎么执行这些规则呢?
其实最主要的落地点就是孩子的作业,通过检查孩子作业,可以看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查他们的字体和培养做作业习惯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
然后其他的就是培养阅读习惯,尽量塑造适合学习的环境,比如家长不玩手机,多看书。
孩子学习是学校、家庭和补习班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目标不是让孩子成绩变好,这是附带结果。而是让孩子爱上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有空喜欢看看书,写写日记等等。三方的有效配合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节省学习时间。而不是三方都在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