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雷曼兄弟、房利美、诺基亚、乐视等知名公司为什么会倒下?为什么风光一时的公司,会逐步陷入泥潭,最终轰然坠落?这些课题也许过于宏大,对于我们普通的职场人士来说太过遥远,但是如果你正在走向衰亡的公司中工作,那么知道一些公司作死的规律,恐怕就非常有帮助了,这至少可以让你在做出新的职业选择的时候处于主动地位,做到先人一步,不至于把大好时光寄希望于泡沫的光彩。
本文并非作者的观点,而是多年前的学习吉姆•柯林斯的《再造卓越》读书笔记,希望对你的职场决断有所帮助。
【正文】
就像人一样,每个公司都有弱点,不论它看起来多么卓越。不论公司已经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不论你在万里征程上已经走了多远,也不论积累多少财富,都摆脱不了衰落的命运。放大看待历史的长度,世界上没有强者恒强这样的铁律,每个公司都可能走向衰落,事实也正是如此。
吉姆•柯林斯积累了多达6000年的公司生命周期的资料,对其中60多家典型公司的资料研究之后得出公司衰落的五个阶段的论断,这五个阶段是:狂妄自大阶段、盲目扩张阶段、漠视危机阶段、寻找救命稻草阶段、濒临灭亡/被人遗忘阶段。
图1 公司衰落五阶段模型第一阶段:狂妄自大
当公司变得傲慢自负,认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忽略了最初成功的真正原因时(忘记初心),衰落的第一阶段就悄然降临了。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和能力,最后他们也就难免不狂妄自大了。
第一阶段的症状
1)自以为是、狂傲不羁
把成功视为“理所当然的”,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或是需要克服艰险才能取得的;人们会以为,不论公司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成功都会像天上的馅饼一样,不断掉下来。
2)忽略主营业务
因为忙于应对外在的威胁、挑战和机遇,决策者忽略了公司的主营业务,没有能够像当初创业一样投入持续的创造力,去赋予公司新的生命力。
3)“自我夸耀”代替了“自我反思”
满足于夸耀自己的成就(“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做了一些特别的事”),而不是自我反思(“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知道为什么要做这样特别的事,也深知在什么情况下这些做法不能奏效”)。
4)学习欲望减退
决策者丧失了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这两种品质乃是真正成功人士的突出品质,无论他们现在多么成功,他们的学习曲线仍像最初创业时那样。
5)低估运气的作用
不承认好运、天时地利的帮助,而是认为成功主要基于公司超越同行的卓越品质和决策者的领导。
第二阶段:盲目扩张
第一阶段滋生了目空一切的傲慢情绪:“我们这么牛13,我们可以搞定一切”,会让公司进入衰落的第二个阶段。此时往往表现得贪得无厌,扩大规模,拉长战线,听到的赞美越来越多,走路都带光环。
第二阶段的症状
1)追求不能持续的增长,将规模大和公司卓越混为一谈
公司成功之后,扩张的期望也就更强烈了,公司在这种过高的期望之下出现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会扼杀员工的积极性、公司文化和既有体系的健全性,直至将公司推向危险的临界点。这样的公司难以持续地成功贯彻自己的商业战术,公司这驾马车也会在磕磕绊绊中麻烦不断。
2)贸然突击
公司贸然采取激进的举措,至少会出现做得欠佳的三个方面中的一种情形:这些举措能够点燃员工的激情并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吗?公司能成为这些领域和业务方面的全球翘楚吗?这些业务活动会使得公司的经济和人力资源得到更佳的配置和利用吗?
3)关键岗位上越来越多的精英流失
在关键岗位上留任的精英越来越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才不断流失,或是公司扩张的速度超过了吸纳优秀人才的速度,从而无法让公司延续一贯的优异表现。
4)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侵蚀了自律性
当公司需要的成本逐渐上升时,以提高价格和营业收入来作为对策,而不是让公司变得更加自律。违背帕卡德定律(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一家卓越的公司之所以会消亡,往往是因为机遇太多,而不是没有机遇。)
5)官僚习气破坏了积极主动的工作氛围
官僚风气和规矩重重破坏了积极主动文化中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员工日益将自己的工作当作“干活儿”,而不是在履行责任。
6)伯乐不常有
公司在领导者更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许是前任领导者在这方面规划失当,或者是没能从内部遴选出合适人选,也有可能是碰上了权力动荡和坏运气,还有可能是选人不当。
7)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司之上
当权者利欲熏心地想要给自己和亲信牟取利益,将更多的财富、特权、名誉、成功的光辉据为己有,竭尽所能地让自己的小阵营短期利益最大化,而非着眼于为公司几十年之后的基业长青夯实基础。
第三阶段:漠视危机阶段
进入第三阶段之后,内部开始不断出现预警信号,但是公司在外部看来还是显得“固若金汤”,营收还在持续增长,股票居于高位,公司领导对那些不佳的业绩视而不见,认为这是成长的阵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于已经出现的负面业绩,半信半疑,甚至归咎为外部因素,而不是勇于承担责任。
第三阶段的症状
1)将好消息过度放大,对坏消息大事化小
公司在面对不利数据的时候,往往不是去审视自身是否有问题,而是在解读负面数据的时候采取大事化小的态度,而面对外界的表扬或报道的时候,往往过分夸大好消息。
2)在没有实证支撑的基础上就贸然出击
在没有实证经验支撑的基础上,甚至在背离实际风向标的情况下,公司的领导者贸然设定过高的目标或是下大赌注。
3)面对模棱两可的信息,盲目决策
当面对模棱两可的信息和有潜在灾难性后果的决定时,公司的领导者往往盲目乐观,甘冒“吃水线”的风险。
4)团队士气低落
团队成员彼此间的对话、讨论的次数不仅减少了,而且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差了。团队讨论时大家默不做声地达成“共识”,或者成了某个领导的一言堂,而不是开诚布公地沟通并齐心协力地去实现目标。
5)推卸责任
公司的领导者不去为挫折、困难负起全责,而是把责任推到外部因素上或别人身上。
6)频繁重组
公司并没有脚踏实地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重组。公司员工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内部政治而不是外部现实上。
7)领导者专横跋扈、高高在上
领导者专横跋扈、高高在上。高管们享受的高福利和高薪水让员工觉得他们更加不可一世。领导者宫廷般奢华的办公室也让他们越发脱离现实。
第四阶段:寻找救命稻草阶段
第三阶段积累的威胁或风险转变成了现实中的不利局面,公司兵败如山倒的颓势人尽皆知。公司领导开始寻找救命稻草,采用激进却未经测试和检验的策略,推行暴风雨式的改革,试图研发一鸣惊人的产品。
第四阶段的症状
1)四处搜寻灵丹妙药
公司倾向于以一种断断续续的方式,来实现剧烈的、大的变革,例如进行能改变“竞争版图”的并购,尝试不可持续的新战略或创新,试图酝酿暴风雨般的突破。如果成效不明显的话,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尝试,一个项目不成再做另一个项目,一个目标实现不了再定下一个目标,一个战略不成功再定下一个战略。
2)寻找救世主般的领导者
面对风险和困难,董事会采取的办法是从公司外部找来富有领导魅力的救世主。
3)仓皇失措
公司的领导者做不到从容冷静、深思熟虑、有条不紊,而是匆忙且近乎慌乱地处理事情。
4)激进的变革
在新时代里,“改革”和“激进的”变革成了主旋律,公司层出不穷地推出了一系列新项目、新公司文化、新战略……公司的领导者将注意力放在面子工程上,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激励”员工上,提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口号。
5)不切实际、轻视实效
公司的领导者没有降低自己的预期,没有充分意识到转型期的艰难,而是设定了高不可攀的目标,用“展望未来”的方式来掩盖目前业绩不佳的局面,造成一种言辞浮夸而表现不佳的风气。
6)昙花一现后的失落
最开始的时候,公司突然会有爆发式的业绩增长,但是好景不长;希望接二连三地破灭;公司并没有积累起前进的动能。
7)目标不清、愤世嫉俗
公司的员工并不能清楚地说明公司的目标,核心价值观也退化成了无可轻重的辞藻,公司只是变成了另一个“赚钱的地方”;员工失去了超越同侪的信念。员工本来应该笃信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但员工逐渐对此失去了信心,将公司的愿景和价值观仅仅视为公关的说辞而已。
8)频繁地进行结构重组、财务状况恶化
每个失败的策 略都会消耗公司的财力物力,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流动性恶化,公司频繁地进行重组,从而导致公司的退路越来越窄,战略决策也越来越受环境的制约。
第五阶段:濒临灭亡/被人遗忘阶段
一个公司在第四个阶段停留的时间越长,越是急迫地想要寻找脱困方法,公司的处境就越有可能急转直下。因为多次的拼命一搏,导致公司的财力大受影响,士气低落,领导已经失去了再造卓越的能力。
有些公司,公司的领导干脆把公司一卖了事;还有些时候,公司慢慢衰落甚至被人遗忘,中间可能偶尔诈尸,消耗一点大众的情怀之外再无其他表现。如果遇到一些极端情况,公司可能马上就挂了。
第五阶段的症状
病入膏肓,已经没有症状了。
当某个公司一头扎向衰落的第五阶段,它会像失去重心的陀螺,越来越难以控制。公司陷入泥沼之后 会奋力想要摆脱出来,但越是使劲反而会越陷越深,消耗掉自己的很多力气。在这一过程中 公司的现金流变得更加紧张,希望变得更加渺茫,出路也变得越来越窄。
尽管公司一般会依次走完这五个阶段,但是也会表现出如下几种情况:
(1)跳过其中某一个阶段;
(2)有些公司会很快走完五个阶段,有些则会持续数年或数十年;
(3)有些公司在某个阶段可能停留较长,而有些公司则在某个阶段停留短暂;
(4)这些阶段未必式串行,也可能交错出现
(5)在没有进入第五阶段前公司还是有救的,一旦进入第五个阶段,就没有挽救的可能了。
【小结】
图2 占卦的好坏程度分级对企业而言成长、辉煌和衰落,推广到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在那本参透宇宙人生秘密的《易经》中早就掩藏了这样的发展密码。如图2所示,得之为吉,失之为凶,谦受益、满招损,否极泰来讲得就是这样的道理呀!
注:
在《再造卓越》一书中,选取得用于佐证结论的案例包括:大西洋-太平洋茶叶公司、信件和文件复印公司、埃姆斯百货公司、美国银行(被万国银行合并)、电路城公司、惠普公司、默克公司、摩托罗拉公司、乐百美公司、斯考特纸业公司、真力时公司、施乐公司、IBM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来了解这些公司的衰落和重新逆袭的过程。另外您如果想了解什么样的公司将会成长为卓越的公司可以参考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一书。
原创:陈利海
原文:微信公众号“易解项目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