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于河南巩义,幼年丧母,父亲续弦另娶,他被寄养到洛阳姑姑家。
终其一生,感念姑姑恩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洛阳是老年杜甫最深的牵挂。
他出生那年(712年),二十七岁的李隆基成为大唐掌门人,英气逼人,出手果决,朝堂拨乱反正,大唐空前清平。
姚崇宋璟为宰相,开启开元盛世新篇章。
玄宗的第二个时代,是宰相张说的强军政策(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和财政新秀宇文融的括户政策,大唐国力日盛,治安良好,玄宗开始“大攘四夷”外交政策,迈出穷兵黩武的第一步。
幼年的杜甫在盛世太平中无忧无虑长大了。
随着大唐宰相张说在731年去世,他和宇文融的时代翻篇,玄宗的第二个时代结束。
这一年,杜甫19岁。
直到老年,杜甫都在回忆这个美好时代:《忆往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的记忆中,这是大唐盛世的顶峰。
暮年的杜甫见到儿时的偶像,四目相对,老泪纵横,感慨万千:《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他们难以相信,财富如山,兵强马壮,万国来朝的开元盛世,会在自己的垂垂暮年,亲眼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景象。
公元735年,大唐新的领导班子: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
唐玄宗迎来来他的第三个时代,开元末年(735-741)。
大唐的国运,诗人们的命运,玄宗的桃花运,由此开始。
就在这几年,我们把目光转向悲催的诗人:
三十一岁的李白初到长安,干谒公卿遭拒,北上漫游,来到嵩山。
留下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千古绝唱。
二十三岁的杜甫科举落榜
而二十岁的岑参还没参加科举资格,到处抱大腿,求推荐,各种心酸多年后仍然耿耿于怀。
高适从幽州前线回来参加科举也落榜了,郁闷“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与朋友喝酒,“今日相逢无酒钱”,仍旧没有消磨掉豪气:《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盛世之下的诗人们,在自己的仕途宦海挣扎,在大唐的生态链中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讨生活,养家糊口。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有的只是灵魂的呐喊和士大夫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