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里,人们做生意计算金额,一般都需要借助算盘来操作。但对那些在街头、路边或是小菜场里的流动小贩来说,要带一把算盘来做小生意的,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很少有看到。因为在实际交易中,他们大多是靠着心算来完成买卖的。
印象中,这些小贩的心算能力都很了不起。不仅计算速度快,而且很少有算错的时候。特别是看他们在心算那些低值琐碎的商品金额时,他们小计得出的金额,其精确度是很让人叹服的。
让我好奇的是,在这些小贩当中,有些人还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半文盲,甚至完全就是文盲。可要论他们的心算能力,我相信是绝对不会输给小学算术老师的。老实说,若是让我来心算他们这些买卖金额的话,我估计自己大概率会出洋相。因为我天生就缺乏心算数字的能力。
细说起来,从小到现在,我对数字的反应一直就比别人慢半拍。读小学的时候,我最怕上算术课。到了中学阶段,数理化更是让我头痛到恐惧的课目。在那些年里,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试,我的数理化能考到及格分,那绝对是我最好的成绩了,因此在班里很是被同学们看轻。
但也没有办法。那时我生活在外婆家,每到星期天,这种情景常会出现;我舅舅敲着演算在纸上的数学题,不时对我念叨着“侬听懂了伐?侬听懂了伐?”可我仍然懵懵懂懂地在云雾里挣扎。那气氛真是郁闷极了,鼻涕也很不争气地耷拉下来,我默默忍着,在快要滴下时再吸溜回去。唉!尽管舅舅煞费苦心地辅导我,但我依旧是扶不起的阿斗。如今回想起舅舅那时看着我的无奈目光,那种眼神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自然,以我这种算术基础,年少时,我压根就没想过,后来会成为离不开心算金钱的生意人。那时我心中向往的,是像我父亲那样成为能演奏多种乐器的部队文工团员、或是做一个诗人、画家什么的。
然而,命运偏偏就是令人不可捉摸,多年以后,我竟阴差阳错地从商做起了外贸小生意。做小生意自然离不开心算金钱。虽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计算器已经普及,但买卖双方在洽谈生意时,为避免引起对方的注意,或是为了麻痹对方,很少会当面用计算器来运算,而是各自在心中暗暗计算着对方的成本。这种心算有时常常也会变成狡猾的心计。俗话所说的“无奸不成商”,大概指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吧?
在我三十多年的从商经历中,由于蹩脚的心算能力,曾使自己吃过不少亏。记得在八十年代中,我和意大利SIMOD公司的老板洽谈生意时,经常会被他老道的心算技巧搞得七荤八素,吃足了苦头。
这是一位五十来岁的意大利鞋商。据他自己说,从十二岁开始就跟其父亲学做皮鞋了。书,只读了一年多小学,可以说是个标准文盲。所以,无论是他的母语,还是作为外语的英语,他都只会说不会写。然而,他做生意谈价压价的那套本事,却绝对称得上是“鬼精、鬼精”。
我真心服帖亦格外提防他的,是他对鞋类各项成本的熟悉程度,还有就是他那种精于心算、工于心计的谈判手段。比如他会拿两只完全不同的鞋子让我逐一举出工料成本。但在我报价过程中,他又会不时插进另外的话题来打乱我的思路,然后再颠倒成本次序,东拉西扯,任意抽几个项目要我重复报价。在这番折腾下,我的思路已被搅得一塌糊涂,哪里还记得住已报出的成本?然而,他却能不动声色地将其心算的结果告诉我。显然这种结果肯定是有利于他的。对此我只能哑巴吃黄连,毕竟照他的话说起来;“This is your own cost这是你自己算的成本。”
经常听到有人说“精于心算的人往往也工于心计”。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归纳这位意大利客户的经商特点倒是蛮贴切的。我有时亦会这样想;假如把这句话反过来说,是否也同样体现出我的弱点呢?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心算能力不强的人,往往也不会有太多的心计。当然,像我这样既不善于心算又缺乏心计的人,要想在生意场上获得理想成就并非易事。有时就算有跟我的弱点相似的人能在经商中获得成功,但我认为,这也是他命中注定会有的,就如我命中注定会成为小商人一样。
但任何事物总有其两面性。虽然我的心算能力不如他人,也不像那位意大利客户那样工于心计,因此免不了会吃些亏。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多年来,也许正因为我身上的这些弱点,乐意跟我合作的客户并不见少。毕竟谁都知道;跟一个“精于心算、工于心计”人打交道,必须处处提防,步步小心,做人处事心太累。反之,就会心平气和、天朗气清一身轻。从这一点来看,对那些“不善于心算、不工于心计”的人来讲,他们有着这些弱点,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