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思想】
情绪是因观念而起,改变观念能主宰情绪。
【本章思路】
通过介绍日常引发情绪的观念,指出问题所在。
告诉我们通过改变习惯和观念来解决这些问题,主宰自己的情绪。
【正文摘要】
一、引发情绪的行为和观念。
1、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问题。
解释:作者指出这是情绪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不愿意认错是一个自我保护行为,和观念问题。
记得有一次和孩子争论,我争不过了,就说我是你老子,不管你愿不愿意,就得听老子的。孩子怒目圆睁而无语,好长时间不搭理我。
事后我知道自己错了,但为了保护为人父母那可怜的一点自尊一直没有向孩子道歉。
后来我真正领悟了“父母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不是万能的”这句话,才打心底里放下了父母的架子,和孩子平和相处。对就对了,错就错了,我坦承面对,无所谓面子不面子,接受不接受,因为“我不是万能的”。
不记得是谁写的这么一句话:孩子,请原谅我的错误,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2、认为情绪是外面给自己的刺激造成的结果。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发火是别人“惹了我”。
比如:孩子写作业太慢让人生气;字写得潦草让人着急;给讲了几遍都不会;我被老师叫去了,真丢人;孩子不听话,所以打他。等等等等。好像认为的没错,貌似都是外因引起的。
实质上是这样吗?我们转换一下观念再来看这些问题。
当孩子写作业慢时,要么认真,要么作业有难度......
当孩子字写的潦草时,有什么东西吸引他去玩吗......
当孩子听不懂时,我得换一种方式讲解......
......
用理解和帮助孩子的观念去看待这些问题,有必要生气吗?
所以情绪不是外因引起的,而是我们对外因的看法引起的,是自己的事,和外因几乎无关。
“孩子只是引线,父母才是火药桶。”
3、对生活提出了太多要求,不能正确认识挫折。
作者指出,有些人不能忍受生活中有挫折,牙疼掉头发孩子摔跤都能引发情绪波动。
有些人不能快速适应,当环境或者事情不符合自己预期时会引发情绪。
有些人不能接受别人对他的不公对待。
有些人把情绪不稳归罪与小时候的家庭环境。
这些观念让自己怨天尤人,无法真正摆脱情绪困扰。
落实在教育孩子上也一样,孩子达不到大人预期时,我们不能怪罪孩子。
研究认为,首先不能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其次,要改变孩子,先得大人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