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和交流比较多的二代们,是90后的二代们。
因为90后的父母正好是60后和70后。 60和70后的人生发展期正好是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黄金发展期,机会很多,成功的概率也很大。所以相应的,60和70后的小孩成为二代也比较多。
而且90后现在正处在20-30岁的人生发展期,他们的身影也逐渐慢慢的出现在当今商业社会里。
我身边90后二代朋友们,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大多都有去国外留学的经历。要么是读本科,研究生,要么从小就出去了,在国外长大或生活了很多年。
大多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大多都在创业或者帮助父母拓展家族生意,或者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事情。
大多都比较自信和善于和人交流
你会发现,很多年纪轻轻就非常有商业头脑,谈吐也非常得体,情绪也非常稳定,有超出属于他们那个年纪的成熟和眼见。
我想这个也许就是“二代红利”。
他们从小从父母的商业社会里学习到的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从父母的人脉和生意里获得了信息和资源,从精英教育里获得的主见和自信,从丰厚的物质基础里获得的从容和淡定,从环游世界里获得的格局和眼见,…..
比起他们父母做的生意和取得的成就,现在他们做的事情看上去还很小,也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成功,但是有一点能够在人生刚开始奋斗的阶段就勇于去尝试他们想做的事情,去做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有资源和渠道去帮助成长,这是很多贫苦孩子们没法办到的。
以前我们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是越到竞争激烈的现在,你会发现,穷人家孩子的早当家更多的是体现在更早的帮着父母承受苦难,更早的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喜爱,为了生存就已经拼尽全力。
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也没有人及时的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在相对封闭和闭塞的环境里对于世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导致很多在填志愿时都不知道自己想读什么专业以及未来什么专业会比较符合发展的需要。
”寒门出贵子‘的概率和比例也越来越低,你看现在上清华北大和世界名校的,大多都不是来自寒门。只有相当少数有天赋,有毅力的寒门们能够突围成功,成为他们村,他们县唯一的骄傲。
现在很多人批评年轻人躺平和不上进。但是如果你知道大多躺平和不上进的是因为他们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靠着他们自己去到需要靠资源的行业或者需要高学历和名校的行业, 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买不起一套房时,我们怎么还忍心去批评他们呢?
毕竟他们从不富裕的家庭里一路走到现在,已经付出了很多,承受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一个扎心的数据,年轻人毕业后的中位数薪酬RMB4000-RMB5000,毕业10年后能够做到月薪一万的也是少数。如果你能够在小孩毕业时就可以给她一份人生启动资金,那么你可以算算可以帮她少奋斗多少年。
也许你会说给钱是害他,需要他自己去开启自驱力,自己去奋斗和成长,但是一个人的青春是有限的,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 而通胀是无限的。未来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卷,东西也越来越贵。当你有条件让自己的小孩比同龄人更早的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开心的生活,为什么不呢?
所以当下一次你再激娃的时候,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也请想想可以怎样激激自己,让自己更厉害,可以给下一代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今天的主题比较沉重却很真实,共勉之。
喜欢我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我并点赞和转发吧。每周五我的文字都会和你准时相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