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饥饿
小文:享受饥饿女儿说减肥,指着我说“你也要减一减了。”摸摸肚子,那儿肥肉又比前时膘起些了。天凉,取出去冬的衣服一一试穿,哪儿都是尺寸不合。我伸伸胳膊,袖子紧张,袖口裹着手腕。“难道我还在发育吗?”女儿又不失时机指着我的肚腩笑:“确实还在发育。”
真是胖得过份,以至在镜头下不敢与人同框,怕煞却风景,又恐扫别人的兴致。后来发明一招,每当不得不合影,我就躲进后排,尽量躲在胖子的后边,这样,羞于示人的那一大块肥肉就藏得实在了。
有瘦子问我体重,脸发烧,却反唇相讥:“看你瘦这样,还好意思问呢!”胖子倒不问,因为毕竟这是一个胖子与另一个胖子共同的心结。
翻以前的资料,无意就翻出八年前和十二年前的各几张照片,照片里的我比现在瘦有几十斤,还存有几分谦谦青年的影子。我对女儿说:“你想不到,那时候穷,竟饿成这样子!”女儿的回答有头没尾,让我生出更多一层的挫败感,她说:“您想多了吧?”
读初中的时候,是用饭票打饭。我记得有五分的,还有一毛、二毛和五毛的。好像没见过一块钱面值的。那会儿一块钱是挺大的数字。直到后来读师范,学校给补贴饭票,一个月二十块钱的饭票,足够我大半个月的开销。生活简单,饭菜也简单,简单到每天都定时不定时流露出饥饿感。当然也并非饿到吃不上饭那种程度。
时不时巴望吃一顿肉,根本不敢想牛肉和羊肉之类,能吃上猪肉就是顶好的待遇。眼巴眼望熬几天,攒下一点余粮,就单独或与同学合伙海吃一顿。师傅往盆里打肉的时候,我们的眼睛都是圆瞪着的,生怕从勺子边上滑掉一块肉而师傅忘记捞起来。一盆荤腥端到桌子上,大家瞬间文明滑坡,礼仪退化,不顾形象地往自己口里塞肉片。有带骨头的肉,只在嘴里上下翻飞几个回合,肉便消灭殆尽,骨头也大半“误入藕花深处”,进入辘辘饥肠。大家少有谈笑,多数埋头苦干。一群人,一盆肉,现在的孩子没法想象到那吞噬苍穹的气势。
小时候来客,大人不允许小孩子上大桌子的,也就拨下数分之一的肉片,丢在一个小桌子上,让孩子们面对面体验一次弱肉强食的历险。那个年代,吃肉的经历是屈指可数的,在穷户人家,除去几个大的节日,平时断无食肉的可能。反正在那岁月里,我是感受明白了食肉动物的悲哀。大人创造的文明,让他们行使他们的文明去吧,在属于小孩子的地盘,大家筷子勺子一起响,牙齿舌头乱打架。有时一块肉在空中被两双筷子抢来抢去而不落地,那功夫不是黄飞鸿之辈可及。
在亲戚家过一次中秋节,亲戚把养了许久的一只鸡杀了,我甚喜,用筷子颠来倒去,欲大饱口福,却分明看到鸡骨累累,找不出一丝鸡肉的痕迹。后来才知道鸡肉是特意剥掉,留着给他的孩子们回家来享用。那时我只想及人之冷暖,后来才洞悉那是父母之大爱。
至于杨修“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典故,史学上说他自作聪明,我看是他大鱼大肉吃多了。
回头看饥饿的年代,恍如隔世又如在眼前。肚子饿,精神上也饿。在四年级以前,没机会接触课外读物。整个小学阶段我读到的也只有《西游记》和《兴唐传》两部课外书,和几本那个时代流行的画册。
《西游记》才读罢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我就被深深吸引。石头里面竟蹦出一只猴子,奇哉!现在的学生读这部名著,多是译成现代文的版本,要么根本不读,只在电视上欣赏一遍。他们怕不会明白,电视跟文字的艺术魅力是无法攀比的。
读书解决了我精神的饥饿,也可以说,读完《西游记》,我的人生理想更丰富了。我变成一个爱做梦的人。今天,我可以欣慰地说,一个有志者,一个有理想的人,其实就是由最初的爱做梦,——甚至想入非非——演绎过渡而来的。
八九十年代,很多人迷恋武侠小说,迷恋朦胧诗,后来迷恋琼瑶的书,三毛的书。我却仍然在一个无书的世界里孤独着。偶尔偷闲,把《西游记》再翻一遍,还有更新的乐趣。
大些的时候,家里给的零用钱多起来,我也不乱消遣,就攒一块用于买书,直至买了一木匣子的课外书。《黄生借书说》里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又说:“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我偏不信这一说,我就不喜欢借书来读。读别人的书,就像观别人的华服,再漂亮大方,也终归还之。不能攘为己有,那就买来为我所有。
”读书让人富有。”,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一定让人充实的。一段时间不去书坊走一走,真比腹里的饥饿感更甚。
女儿不怎么读书,却也喜欢像我一样买书。买来起码是要看几眼,能不能彻底读得进去,能不能读完全,不重要。书放眼前,美味可餐,秀色可餐,书香又为何不可餐呢?
只要不到极端,不要视饥饿为灾难。肚子空一空,精神空一空,给自己一点饥饿感,你会发现,饥饿也能理解为不同寻常的享受。
2014/1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