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人自诩为文艺青年,但是对唐诗追捧还更多的是倾慕李白的轻狂洒脱,赞扬杜甫的忧国忧民。对于王维,似乎没有李杜二人那么受欢迎。如果你想了解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推荐大家看一看《春山》这本书,它将带给大家一段有趣的阅读体验。
在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忽然一句广告词从脑海中飘过:王维不是诗人,他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通过他的诗,把自然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体会到原本“平凡”的光景,居然可以如此的美妙,生动。诚然,他的诗中也不乏边塞与离别,但“田园”依旧是他的标签。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看起来很真实的王维,就如我们普通人一样,他也会对和自己一个量级的李白和杜甫表示不服和不屑,同时内心深处也不免有些许的期待,能与他们相逢。但遗憾的是他们终归或主动或被动的错过了相遇的机会。
对于仕途,个人认为王维还是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的,只是造化弄人,使得他不得不时而隐世时而出世。从裴迪离开他数日不归,王维担心裴迪的安危而写了三封信托人帮忙这件事来看,王维还是有一些套路和手段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关心则乱,所以忽视了些细节。
发出信后,王维自己也难免感叹或是自嘲,如果自己不是王维的话,这些人又怎么肯帮忙呢?可惜结果是,即便他是王维,依旧也没有人把裴迪送回他的身旁。
在给吕逸人的信中,他对吕逸人的作品大加赞赏,同时通过赠书从侧面再次恭维吕逸人的见识要比书中作注之人高明得多。随后不着痕迹的说裴迪是把书带给吕逸人的最佳人选,希望吕逸人帮忙找到裴迪,以便把书送给吕逸人。
在写给哥舒尔小丹的信中,叙旧之余说为他做了一幅画,而裴迪是送画的最佳人选,请哥舒尔小丹帮忙找到裴迪,以便把画给他送来。
而写个胡公子的信则要简单的多,只是说明七日后会做壁画,山路难寻,希望胡公子找到裴迪与他一同入山。
这几封信中都是先投其所好,然后顺理成章的引出裴迪这个“快递员”,而且信的内容也是对人下菜碟,所以给吕逸人和哥舒尔小丹的信相对较长,而给胡公子的信较为随意,也许王维从心里就觉得以胡公子的智商,无需多写便能帮忙。
可惜吕逸人回信时旁敲侧击的调侃王维只是恭维自己的文采,却并没有指出具体好在哪?对找裴迪之事更是只字未谈。大隐于市的吕逸人,看出来王维的用意,但是即便你是王维,我就一定要帮你吗?
哥舒尔小丹倒是有意帮忙,怎奈军务在身,已经不在城中。而胡公子更是家中突变,还得靠着裴迪出钱给他花天酒地,怎么可能帮王维送裴迪回去。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算不如天算吧。
对于裴迪这个人物,书中把他跟王维写得有点CP的感觉,虽然唐代确实有好男风一说,但是我觉得他俩其实应该不是这种关系。我更愿意片面的把这看作父子之情或者是忘年之交,虽然看似有些勉强,但毕竟对于裴迪的记载实在太少了,我们不能因为裴迪在王维晚年时期陪伴左右就唐突的认为有暧昧的感觉。
裴迪有些像汪伦,如果没有李白的诗可能没人知道汪伦,如果没有王维的诗可能便没人记得裴迪。虽然裴迪说:“你能够不被遗忘,我就能够被记住,”但他也只是被记住了一个名字而已。
对于王维,作者在附录中做了侧面的归纳:对自己有所不满,但无所苛求;有点孤芳自赏,却也不顾影自怜。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每个人的诗都有自己的特色,从书中的对话来看,也可以体会到王伟确实是有“佛”性的。
摘抄部分书中原文如下:
1.“X!撑了这根木头,还配叫无梁殿?”“无梁殿也只是个虚名罢,想那虚名把庙子压垮么?”
2.“我想把《金屑泉》从《辋川集》中删了。”“还是留着好。土、俗、村气,不是不能雅,是因为有深情。”
3.“你修禅一辈子,还是没有把两颗心放平。”“两颗心?”“一颗苍老心,不争。一颗童心,必争。”
4.“不过,你们还有个顶重要的相同处----都写诗。”“顶重要的相同处,也恰好看出顶重要的不相同----他写闲,我写闲适。”
5.裴迪又说:“问个问题,但愿没有难为你,你会为五斗米折腰么?”王维答得少有地爽快。“我会。”“你的邀那么容易弯下去?”“弯腰而已,为啥要看得那么重?陶渊明为了不在上司跟前弯个腰,把官印也解了,官帽也扔了。这回,他保住了气节,无愧于清名……可清名也是虚名啊。本来,他可以靠几百亩公田安稳过日子,结果随官帽也都丢了。读他的《乞食》,你就晓得他没米下锅了,饿得眼睛发黑,还摸几里路去敲别人的门,讨半斗糠皮、两升面粉。他脸皮又薄,心气又高,说话结结巴巴……唉!一次无愧换一次次抱愧,这样的气节又是何苦?
”6.老方丈说:“快已经不易了,慢就更难了……硬要慢,就要受伤了。”“那,怎么才能慢得了?”“慢慢来。”
7.他对名儒说:“我问狼之初,也是在问人之初,既然天生为善,为啥天生还这么难?”名儒已经很淡定了。他笑笑,说:“天地不仁。这有啥好问的!”王维说:“这个故事就完了?”老方丈说:“故事没完,但我讲完了。”
8.从前的无聊,会有点焦灼,怕光阴蹉跎了。今天的无聊,松松的、轻飘飘的,无聊也就无聊了。
9.“人有不甘心,就还年轻罢。其实,我也年轻过,凭据是至今也还有所不甘心。”
哥布林读书编号:20-37T205
书名:《春山》
作者:何大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