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循环的性质
米赛斯的评论观察经济循环:繁荣与衰退的循环是来自于“不断尝试扩张信用而降低市场毛利率的必然结果”。
就我们银行体系的性质来说,信用扩张是起始于会员银行自由准备金的增加。因为我们采用的是部分准备金制度,所以每增加 1 美元的新准备金,通过潜在的新放款,至少可以增加 10 美元的新货币供给。(汉灿注:准备金率为10%)准备金的增加仅有一个来源,增加个人与企业持有的货币,不论是定期存款还是活期存款。
总的来说,假定人们不改变现金储蓄的习惯,准备金的增加可以来自贷款的清偿,或美联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进政府债券而将现金导入体系之内。在评估经济循环的成因时,后者是较重要的考虑因素。
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主要有两个操作工具:控制短期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而改变体系内持有的准备金。在经济衰退的谷底,一般公认的适当政策是增加体系内的准备金,并降低短期利率。这两个动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刺激银行增加贷款,并刺激经济扩张。然而,这种信用扩张的结果是一种必然会导致衰退的经济繁荣。繁荣的期间长度与衰退的严重很度,则取决于信用扩张的性质与程度以及政府在此程序中采用的财政政策。
现在,撇开财政政策不谈,让我们考虑中央银行信用扩张的影响。在经济循环的谷底,在信用扩张开始之前,市场已经将其视为有利可图的生产程序付诸运作。根据市场的认定,资金已经被配置于最佳的用途;那些关闭的工厂、封闭的油井、未开发的矿产,它们在经济的考量下都不适合生产。边际资本投资正等待新资本储蓄的形成与运作。只有资本储蓄提供新的资本时,资本扩张才有可能出现,并用之于生产。
然而, 当政府采取信用扩张的措施时,将使市场误以为资本储蓄已经存在, 并可以供边际投资之用。请注意,货币是对于未消费品的请求权。因为所增加的货币存量是以额外的银行准备金出现于体系内,所以市场毛利率将下滑(名义利率降低而货币供给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通常愿意增加贷款。由于企业家无法区别既有的货币与新创造的货币,所以他们认为新增加的贷款可以用来请求未消费的资本品,并将它们用于生产。
然而,未消费品(包括资本品在内)的数量实际上并没有增加。所有的变化仅存在于货币关系之中,这使企业家误以为资本品的供给增加。由于资本品的数量实际没有增加,而企业家误以为增加,最后将形成一场追逐资本品的价格战争,并导致资本品的价格上涨。然而,价格的变动并不是瞬间就完成的,各种产品所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
为了方便起见,假定信用扩张增加的新贷款都发生在企业界,这是中央银行认定的最理想状况。生产将扩张,失业人口将重新就业。整个国家的情况将趋于好转,是吗?
不是,企业的扩张是基于表面上存在的新资本。事实上,新资本并不存在,所以企业的扩张仅是将既有的资本由原先的最佳用途转移至其他用途。由于资本被转移至其他的用途,消费品的重置与新产品的生产都会产生瓶颈现象。另外,由于劳动市场的就业增加,消费品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不仅生产者物价会上涨,消费者物价也会上涨。同样地,价格的变动并不是瞬间完成的,各种产品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
企业界对于物价的上涨非常兴奋,认为这代表需求增加于是进一步扩张生产。他们进行更多的投资,这使生产者物价承受更大的压力,包括工资在内,工资增加又会对于消费者物价构成压力。唯有银行不断地提供贷款,以维系资本品增加的假象,经济才可以持续繁荣,并造成典型的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何时上涨,上涨的速度如何,各经济部门所受的影响如何,这一切都取决于许多因子。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科技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并因此缓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第二,银行新贷款的对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以 1927 ~1929 年间为例,当时的信用曾经大幅扩张,但生产者与消费者物价的上涨程度非常有限。新的贷款都以股票投资人为对象,这酝酿了一波股票市场的投机行情。以最近的案例来说,在1982~1987 年之间,股票与房地产价格飙涨,但消费者物价的上涨速度却下降。第三,政府的财政政策(税金、借款与支出)也可能加速或减缓整个程序。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价格上涨具有下列的循环模式:
1.生产者物价会率先上涨,但因为消费者需求具有较直接的影响,所以消费者物价随后必更快速度上涨。
2.企业家在获利假象的诱导下,将物价上涨解释为需求增加,并向贷款机构要求更多的贷款以扩张生产。
3.随着贷款需求的增加与物价的上涨,债权人也提高了市场利率的价格升水成分,以及名义利率。
4.然而,不论名义利率的水平如何, 由于基源利率的下降,市场毛利率也会随之下滑。
5.于是,体系内出现更多的贷款。
6.再次地,货币关系中又产生现金引发的变化。
7.再次地,当消费者需求维持不变或增加时,额外产品的生产将又出现瓶颈现象。
8.再次地,消费者物价又趋于上扬。
循环持续进行,在每一循环中,价格升水的成分都不足以充分反映物价上涨的影响。如果它能够充分反映,则信用扩张将停顿。这基本上便是现代经济扩张的根源。
信用扩张造成的经济扩张,其幅度与期限受到一项因素的限制,那便是基源利率。一旦生产者与消费者发现,预期的未来收入将不足以弥补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时,基源利率将开始上升。换言之,将开始出现囤积实物的倾向,资金将流向足以对抗通货膨胀的对象(股票、房地产、黄金等)。由于消费品的供给有限而需求不断增加,会驱使物价加速上涨。
银行开始担心而不愿再授予信用时,或中央银行开始从体系内抽离准备金时,经济扩张将告一段落。这个时候,无数进行中的扩张计划,必须仰赖持续扩张的信用供给与遭到扭曲的偏低利率。在资本充裕假象下所做的种种盘算与计划,已经无法再继续维持。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为了急于求现,在市场中大量抛售存货。生产者价格下跌,而且通常是暴跌。工厂关闭,劳工遭到裁员。营建计划遭到搁置,美国各个城市都可以看见这种尚未完工的建筑,这都是资源配置不当的后果。
虽然许多企业都急需现金来周转,但贷款者却了解当时的风险情况,这使利率中的企业家成分被推升至超高的水平,贷款几乎不再可能。这个时候,整体经济已经处于恐慌的边缘,任何利空消息都可能将其引爆。金融市场的价格崩跌,生产趋缓,财富在一夜之间便可能消失,更多的劳工失业,需求降低......经济衰退于是开始。
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结果。犹如米塞斯所说:
信用扩张造成的经济繁荣,根本问题不是过度投资,而是在错误的场合下投资,换言之,不当的投资。[企业家]在扩张时,投资的规模并没有对应的资本品。由于没有充分的资本品,因此他们的计划无法实现,他们迟早会失败。 (Ludwig von Mises,Human Action,P.559)
然而,虽然许多企业倒闭,但仍有一些企业得以渡过衰退的难关。 总之,科技创新可以实际增加整个国家的财富。虽然如此,但在调整期间,无数计划将被放弃,这使得真实的财富(以经济价值而言)因此而被浪费(储贷机构的危机便是一个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