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新技术流的出现也越来越快了。从大约45000年前开始,欧亚大陆西岸的人逐渐革新了全套的工具。他们从圆柱形岩石的“内核”敲击出狭长、锋利的刀片---用这种技术做出的刀刃比用原来的方法制作的刀刃锋利10倍,但制造难度更大。到34000年前,他们用骨头尖端做成了茅,26000年前,他们做出了针。极大提高了标枪速度的骨矛投掷器出现于18000年前,之后不久,弓箭也出现了。“小鸾子”是用来穿针眼和珠孔的。当然,石器其实只是技术冰山露出的小小一角,木材技术才占主导地位,但木制品很早以前就腐烂了。鹿角、象牙和骨头也同样重要。现代智人在捕鱼、用网或陷阱捉野兔、制作袋子装东西时,肯定要用到植物纤维或皮革制成的细绳。
这些精湛技艺不仅限于有实用性的物品。骨头、象牙、贝壳、珊瑚化石,滑石、梅玉,褐煤、赤铁矿和黄铁矿都被用来制造饰品和器物。德国的霍火乐。菲尔斯洞穴出土过35000年前用突兀骨头制成的笛子,福格尔获得出土过32000年前用猛犸象牙雕成的小马,被打磨得光滑滑拿来当挂件的。莫斯科东北部城市弗拉基米尔附近的露天居住点索米而,距今有28000年历史,下葬的人穿着衣服,衣服上装饰有上千颗精心雕刻的象牙珠子,甚至还出现了小轮子形状的骨头饰物。在美则利器,出土了18000年前的黑海贝壳以及波罗的海琥珀饰物,暗示着当时的贸易拉开了数百英里的战线。
这跟尼德特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石头工具几乎总是用从距离使用地点1小时行程的范围找到的材料制成。在我看来,这是一条重要线索:为什么随着起源于非洲的现代智人制造出类型越来越多的工具,尼安德特人还是只会制造手斧。没有交换,创新就不会发生。交换之于技术,正如性之于进化。它激发除了新奇的东西。随着持续的创新,出现了大量的人工制品,这还算不上是西亚现代人最值得注意的一点。8000-20000年前之间出现的发明创造,比此前数百万年里出现的发明创造还要多。按照今天的标准,它的速度显得非常缓慢,但按直立人的速度,这简直如同闪电一般。接下来的10000多年里,我们还会看到更多创新的出现:鱼钩、各种器具、驯化的狼,小麦、无花果、绵羊、金钱。
如果你不是自给自足,而是为其他人工作,那么,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改善技术是有好处的,你的技术日趋专业化是有好处的。举个例子,假设亚当住在草原上,那里冬天有成群的驯鹿,而步行几天去海边,夏天就可以捕鱼。他可以冬天打猎,夏天迁徙到海边捕鱼。但这样的话,不光要浪费花在路上的时间,还有可能要冒着很大的风险闯入另一个部落的领土。他还得同时擅长做两种完全不同的事情。
反过来说,要是亚当坚持打猎,然后给沿海的渔夫奥兹一些干肉和驯鹿的鹿角换回奥兹捕鱼。她就以一种风险小又不太累的方式实现了饮食多样化的目标。他还买下了一份很划算的保险单。奥兹的日子会过的更好,因为他这下能布道更多的鱼了。接下来,亚当意识到,他不用给奥兹生鹿角,而是可以给他已经做成鱼饵的干鹿角片。后者更便于运输,也能更好地布道鱼。他想到这个点子,是因为有一次他去交易点,看到其他人在卖切成段的鹿角。又有一天,奥兹要他做带刺的鱼钩。亚当告诉奥兹,不妨把鱼晒干或烟熏,这样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不久,连质量更高的鱼钩也卖不出去好价钱了,亚当很郁闷,干脆把多余的兽皮鞣制成革,带到交易点。这下,他发现自己在制革方面更擅长,于是就专攻制革,把自己的鹿角拿来给部落里其他人换对方的兽皮。诸如此类。
也许这都是我乱想的。毫无疑问,所有的细节全是错的,但我想说的关键是,通过交换,双方靠狩猎采集为生的人都得到了更多的机会:用肉交换植物,用鱼换皮革,用木头换石头,用鹿角换贝壳.......而且,石器时代的人很容易就能发现交换带来了互利,接下来,靠着进一步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他们放大了成效,交换最了不起的一点就在于,它有繁殖的性质:你做的越多,就有越多能做的,而且,它还引出了创新。
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彼时彼地的经济发展没有加速走向工业革命呢?为什么进步在数千年时间里惊人的缓慢?我猜想,答案在于人类文化的裂变性质。人类有着很强的孤立能力,总是分散成互相对立的小群体。比如说,新几内亚有超过800种语言,有些语言的通行范围只有小小的数平方英里,只要过了某个地域界限,这边和那边的人就没办法沟通了,就好像英语和法语那样。地球上至今有超过7000种语言,操每一种语言的人,都不愿意从邻居哪里借用词汇,传统,仪式或口味。“文化特性的垂直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引起人的注意,而水平传播则可能遭到怀疑和抵触,甚至引起义愤,”进化生物学家马克。怕吉尔和鲁斯。美思“文化似乎很喜欢枪杀信使”人总是尽其所能的切断观念,技术和习惯的自由交流,限制专业化和交换带来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