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一年四季第一个季节是“春”。我们人应该顺应自然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先看一下,“春”字是怎样写的:“三”是个“乾卦”,为天,代表阳气,“天之阳”来了;下面是一个“日”,代表“地之阳”,“地之阳”也上来了;人就在两个“阳”中间;为“春”。
《黄帝内经》中素问.内调四中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冬天是收敛收藏的季节,陈年八股的东西,到了春天全部都发出来了。地气暖了,也上来了,人在两个“阳”之间,春天的感觉一下子就找到了。所有的万物都感受到暖洋洋的气息,万物生长。这个时候我们的生活习惯是“夜卧早起”,晚上早点睡,早上早点起来。“广步于庭”,譬如春游,春游就是到外面去走走(大步走),大步在庭院里面走。头发要披下来,放松自己。形体舒缓,目的是“以使志生”。
古代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是“相生”的“木主肝、火主心、土主脾、金主肺、水主肾”;“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金藏魄、肾藏志”;“木代表春、火代表夏、土代表长夏、金代表秋、水代表冬”。这张图一画好,马上就能明白哪个季节养什么了,“四季养生”、“四季养身”就都可以走了。
春天是养肝的时候,是藏“魂”的时候,有些人“魂魄不固”,这时候养是最好的了。
春天是“志”升起来的时候。冬气是收敛,是藏志的,到了春气来的时候,冬气就要散发出去,让志气升起来,“以 使志生”,要想志气升起来,在冬天就不能动杀气。
前边谈了这么多都是理论东西,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春天主要养肝补肾。但是我们老百姓究竟怎样养生呢?其实应该体现在行走坐卧,吃穿住行上:
1 饮食上春天多吃清淡,多吃青绿色食材,(因在五行中肝对应青,绿色)黑色补肾,肾生肝。少吃酸的食物,伤肝。
2 少生气,气伤肝。生气怎么办呢?立刻走进大自然中,感受到美和舒心。
3 下午3、4点多晒背,补阳气。止语,安静。早睡早起,不能超过晚上11点睡觉,因11点胆经当令,1点肝经当令,肝胆相照,养肝养胆时刻。
4 锻炼上一定坚持五套功法:
1)红糖姜水
2)爬墙功(增强上半身及心肺功能)
3)倒蹲墙功(强肾)
4)正蹲墙功(
5)胎儿抱(打通督脉,由后天返先天)
另外再教几招简单易操作的养生功法:
1 每天各按压小指第一关节肾穴,第二关节命门50次。
2 提拉耳法
3 叩齿吞津液法
最后让我用我们天天诵读的一篇百遍读经结束我的分享: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肾水自足。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