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带着小柔去看了最近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完电影,我体会到有人说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讲孩子教育的电影的原因,看完之后,这部电影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二是人的成见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力。
先说第一条,原本应该是灵珠转世的哪吒,因为意外变成了魔珠转世,一生下来就差点被太乙真人处死,是他的爸爸妈妈救下了他;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被百姓接纳,妈妈拼命斩妖除魔,只为城中百姓能够接纳她,可是只要一有时间,妈妈还是会陪他一起踢毽子。在知道哪吒的命运不可逆转,只有两年的时间时,妈妈想让他开心地走完最后两年,爸爸却想让他拜师学艺,做点有意义的事,不要虚度一生。哪吒三岁生日时,为了让他开心,爸爸更是一家家去跪求,把大家请到生日宴来。

无论别人对哪吒有怎样的误会,他的父母都一样无条件地爱他,这就是原生家庭的美好。正因为有这样美好的原生家庭,所以纵然是魔珠转世的哪吒,还是会在城中百姓有难之时,不顾大家对他的误会,全力出手相救。在得知自己的爸爸为了救自己用以命换命的时候,做出决定,自己的命自己抗,不连累别人。
第二条,电影中的申公豹对他的徒弟说:人的成见就象一座大山,任凭你怎样努力都休想搬运。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家长如果以贴标签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问题,说孩子“不听话”、“爱撒谎”、“是个坏孩子”等,那我们的孩子可能就会象电影中的哪吒一样,在残酷中习得保护自我的本领:假装不在乎、假装洒脱、假装冷漠,幼小的孩子要学习如何小心翼翼地在世人的成见中,孤独而倔强的活下去。好在哪吒有条件爱他的父母,所以他没有走向极端。
但是作为他不幸命运始作俑者的申公豹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作为原始天尊的弟子之一,申公豹很努力地修炼,但却得不到师傅的认可,没有人能理解他开导他,所以他选择了另类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
电影最后他的计划没有成功,这应该就是天意,原生家庭的大爱,让魔珠转世的哪吒感悟,喊出了“是魔是仙我说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选择了善良,他记住了他爸爸对他说的话:“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他最后成为救人的英雄。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而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只有忍耐、宽容、体贴、全心全意爱着孩子的父母,才能帮助孩子对抗偏见,打破命运的束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