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随想

作者: 心语花香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21:25 被阅读109次

天空依然辽阔,当只专注眼前,觉得一切都有问题的时候,问题就真的出现了!

  临近期末,咨询工作变得忙碌起来,来访者遇到的问题也变得千奇百怪。再次回味近两周的来访,倒是发现有的场景似曾相识。

(1)避重就轻,答非所问。

      每当单独对孩子进行咨询,或者和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交流的时候,总是发现他们对自己行为的监控非常差。看上去,他们根本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当被问及他们的生活状况,或者孩子的在校状况的时候,他们不能把回答集中在他们自身的感受上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上,而是喋喋不休地述说那些与问题回答不相关的细节。比如,有三位母亲来访的原因竟然是听老师反映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真正让他们不能接受的事情到底是孩子习惯不好呢?还是老师的要求呢?或者是自己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呢?个中原由真是一言难尽。

  为了更好地弄清楚一些情况,有的咨询不得不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参加。孩子简短地汇报一周来的事情,父母补充叙述。结果发现即使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孩子的叙述也不完整,也需要父母的补充。引导一个孩子回忆发生了什么事情,汇报当时的感受,对有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有的时候,孩子说过的话自己已经忘记了,而父母还记得,他们的补充让孩子非常纳闷;有的时候同样一件事情,父母的态度截然不同,令孩子不知所措:比如对于男孩小雷被同学嘲笑这件事,母亲的态度是让孩子别理睬他们,躲他们远远的;父亲觉得应该积极面对这件事,他鼓励小雷反唇相讥。在如何对待嘲笑这件事上他们更担心的是:当小雷用行为反抗捉弄他的孩子时,老师们会认为是小雷的错,会受到更严厉批评甚至惩罚。结果是我们用了好长时间才让家长明白,孩子们的相处有自己的规则,老师的惩罚也会遵循相应的规章。一件小事的只要妥善处理,后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2)奇怪的念头。

    在来访的开始阶段,有的孩子对学校生活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和父母、朋友交往中也感到不舒服,对这种尴尬的处境,母亲觉得束手无策。一位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母亲一直不清楚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使孩子如此愤怒,她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步入正轨,安心学习。当我问她:“在你和孩子发生争执,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头脑中产生的念头是什么?”她说会自动产生一些强烈的念头:“孩子非常恨我!”“孩子想离开我!”“孩子有心理问题!孩子爸爸心理不健全,儿子也有心理问题,全家都有问题!”......

    几乎每个过激反映的事件背后,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阻碍他们正常的交往。我于是试着反驳这些自动的念头。比如上面那位母亲,既然孩子的痛恨和远离让她感到非常可怕,那么对她的念头进行质疑,或者减轻恐惧程度,就不如直接质疑她的不合理信念“孩子不爱她”,让她从生活中的事实认识到,孩子还是爱她的,虽然对她的某些做法不能接受,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还是表达了对她的爱和依赖,是不会离她而去的。看清了这一点,她就不那么恐惧了,专注于改善沟通方法就有了信心。

    这一周咨询完成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融洽了彼此的关系,好在他们树立了信心----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在我们的帮助下,是可以解决面对的问题的。至于改善到什么程度,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 案例随想

    临近期末,咨询工作变得忙碌起来,来访者遇到的问题也变得千奇百怪。再次回味近两周的来访,倒是发现有的场景似曾相识...

  • 案例随想

    鉴于母亲带孩子是许多家庭的传统,近来接待的多是陷入困扰的母亲。她们的性格、长相、信念、行为等各不相同,却都陷...

  • 案例随想(10.29)

    近两周来访的是几位男家长。作为孩子的父亲,他们同样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的时候边...

  • 案例随想(8.14)

    今天读的是一篇旧文章,记不清是啥时候的了。内容还是那些老内容,联系到前段时间的案例,产生的想法和感觉却很不一样...

  • 案例随想(4.26)

    近来的咨询让日子过得起伏跌宕的。家长努力学习并在生活中改变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我也很有成就感。终究还是在不对...

  • 撩汉、撩凯子一点案例随想

    撩汉、撩凯子一点案例随想 今天在指导新入学的私教学员时,有了文字末尾附带的聊天指导记录案例,反映了一些广泛存在的问...

  • 教育随笔(一)

    教育随想录(案例一) 拔河 紧张的期中考试过后。教师会长,校长说要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 2017

    随想

  • 随想

    随想

  • 随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案例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gw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