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进击的智人》,里面的精句和大家分享。
我们已获得的有限文明并不是由文明推进的,而是由野蛮推进的,野蛮是文明最大的动力,“文明”其实非常懒惰。

人类在没有文化产生之时,依然有那时的文明,欺软怕硬,委曲求全,抱团取暖,这种“文明”最为纯朴,反而为生存赢得机会;人类获取文明之后,阶级产生,领地意识和私有财产出现,人类立刻变得无比贪婪,人不如兽,还用发明的“文明”戕害同类、戕害动物。即便到今天,我们对动物甚至对自己仍缺乏一颗善待的心。
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上,我们看动物的处境,实际上就是在看我们自己的处境。这是一个生存的镜像反映。人类实在是假聪明,特别自以为是,又缺乏外在制约条件,想想真令人不寒而栗。
回顾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正是因为不同意见的存在,知识的边界才得以扩展,主线的缺憾才得以修订,颠覆的想法才得以产生。所以,敢于发表系统思考后的不同观点,更值得鼓励。
人类的历史一再地证明,恐惧往往和仇恨相生相伴。
同类相食似乎是大自然为人类设下的一个禁忌,挑战这个禁忌便会遭到自然力量的反噬,“库鲁巫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我始终相信一个原则:人类历史中任何社会行为,都有其自然科学的底层逻辑。
极端气候事件形成了一种选择压力,筛选出那些有特定行为和知识储备的脊椎动物个体。
几百万年来,我们的大脑是被知识和感情一起撑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