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章鱼关于写作的精彩分享,她谈到了许多人都对写作有恐惧,所以不敢去写,可能有很多小伙伴儿都能对号入座的吧,我自己就是中枪的。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经常会被老师拿去班级里念给同学们听,那时候虽然也没有觉得自己真的写得很好,但是从此萌发了写作的兴趣。等到慢慢长大,不用写命题作文的时候,还是喜欢零星地写日记和一些心情文字,但是从来都不公开,或者不敢公开自己的作品。仔细想一想,到底自己在恐惧什么呢?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说:恐惧可以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恐惧事情本身
第二个层次: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第三个层次: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既然能主动提笔去写东西,那么可以肯定不是害怕写作这个事情本身,所以不是第一个层次。
既然不害怕写作,那害怕的是什么?其实是害怕自己写不好,写不出有价值的东西,或者说怕自以为有价值的东西不被人认可和欣赏。比如说,有时候写读书笔记,不敢发出来给别人共享,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的认识太肤浅;有时候写游记,不敢发朋友圈,因为怕别人说写得太平乏;还有每次职称发表、年终总结的时候,写点东西都觉得好纠结,讲起来也很不自信,因为怕自己写的东西不能更好的展示自己;尝试在简书写了仅有的几篇,发现阅读量都非常少,有时候兴致勃勃去投稿又被拒,一度失去了好不容易才建立的信心……所以,我的恐惧属于第二个层次。
至于第三个层次的恐惧,是完全谈不上了,因为自己的这些小写作还轮不到造成什么不可掌控的局面。不像那些明星大腕,发几个字的微博都会掀起狂澜,影响全社会。
回顾了章鱼的分享,有了新的认识,以后能更加坦然地直面对写作的恐惧。
一.认清写作的目的,终究是为自己
对于我来说,写作不是谋生手段,所以不必去追求功利性的成果或者效益。首要意义是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记录下生活的点滴,给自己留下回忆。其次才是通过写作来链接社会,提升自己的认知,成为更好的自己。
多少年以后,应该早就遗忘了上过几次首页,获得过几次赞赏,但是只要读到这些文字,就可以找到成长的足迹,努力的过程,脑海里就会像看录像一样回放起自己的生活历程。坚持用文字去记录,在奋斗的过程中可以拿出来时刻揣摩,获得新的认知,等老了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慢慢咀嚼,感受时光的余味。
从现在开始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公开和别人交流探讨,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和灵感,在共享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方法、加快自己成长的脚步。或者写下自己的经验分享,如果能够帮助到别人,自己也是快乐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也是看到别人写的文字,才少了好多烦恼而豁然开朗。
二 赞扬或批评,并不代表写作水平的高低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就算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别人,内心肯定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好的评价。可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处事方法不同、思想境界也不一样,必然会有不一样的评价。
我现在所接触的写作平台,是没有多少人真的会读到我的文字的,也很少接收到负面的评价,纯属自己自卑感太强而假想的。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他们会说:“文笔不错啊!”“有才!”……其实这些并不代表自己的水平高低,本质上都是来自朋友们的鼓励和友情点赞。我应该多去读别人的文章,找到差距,是逻辑层次不分明、还是不会精炼语言、又或者是不会运用小技巧等等。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不气馁,在薄弱的方面多下功夫,循序渐进地去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三 不敢去尝试,不必去空想从天而降的成功
特蕾莎修女说:“上帝不是要你成功,他只是要你尝试”
如果还是感到害怕,那就尝试先把自己的文章小范围的共享。
比如发给我的家人先看,即使他们提了一堆意见也不会让自己感到难为情。
比如发给信任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儿们看,他们可能会给出一些好的修改建议,这样经过修改之后再公开的时候就会更加自信一些。
比如在发在写作群里给群友们看,互不照面,就算收到负面评价也不觉得太尴尬。
总之,自信这种东西不是仅仅靠一针鸡血就能解决的,也不是靠鸡血就能持久的。需要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去培养。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努力,多一些突破,相信就会离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越来越近。
四 借别人的光点燃希望,给自己点盏灯照亮人生
“站在阳光里,就会慢慢晒走黑暗”
远离那些懦弱自卑的环境,多和爱学习、能践行、能坚持的人在一起。多从他们身上吸收正能量,向他们学习,勇敢地去改变自己。当内心的希望被点燃,就会给自己找到新的方向,为自己点亮心中的灯塔,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我和章鱼一样,特别喜欢大头的那句“不要怕努力了还没有实现梦想,你在路上看到的风景,不努力的人连看的机会都没有。”不是每一个爱好写作的人都梦想成为大诗人大作家,但是我相信每一个爱好写作的人都梦想用自己手中的笔,耕耘心田,播种希望。
不要恐惧,提笔去写吧!
直面写作的恐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