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金榜题名之后》,这本书研究的是大学生出路的分化,也就是大学四年中不同学生的不同状态到毕业选择工作的不同结果,探究了背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1.听书笔记
01)大学生活有两种经典模式,一个是目标掌控模式,强调目标清晰,并且积极付诸实践;另一个是直觉依赖模式,通常依靠高中时形成的思维惯性,缺少明确的计划。
02)学生们内化的信念驱动力高低,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形成四种类型:自主驱动者、机会主义者、价值顺从者、迷失无从者。
03)出身劣势家庭的学生经常遇到两个困境:文化脱嵌和文化迷失。本书给出三个解决方案:自我的悦纳、突破和书写。
2.听书感想
对于大学生活,高中生的认知很可能是偏差的。
尤其是,当自己忙于学习、复习和考试,老师和家长又不断宽慰「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解放了/没那么累了」。
于是,他们容易把大学看成乐园一般,这个阶段确实不会像高中压力那么大,又有相对多的自由,自己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
可是,自己也要对做出的选择负起责任。
因为这些选择,不是对过往高中时期的补偿,而是对未来职场阶段的预演:自己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安排时间、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挖掘潜力,等等。
不同个性和成长背景的大学生,会以不同状态度过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最后工作就业上出现分化。
可以说,不同的就业出路,是大学时期一系列选择的结果。
再延伸一下想,上了好大学,找了好工作,就能过上好生活吗?不尽然吧。
走出校园,步入职场,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过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并不能用来很好应对职场阶段,还需要继续努力。
转变角色,适应职场,搞定项目,升职加薪,就可以了吗?并不会,工作是一个无限游戏,不同阶段或环境,又有不同问题。
所以说,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如果有,那都是太过理想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