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出一种合理的认知习惯,既用较小的认知成本,获得维护我们生存所需的信息量。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这样才能在付出最小成本的前提下,获取相对正确的知识,所以归纳法不能得到真相,但可以帮我们生存下来或者暂时生存下来。这就是人类的最小作用力原理。
为此人类在知识的获取和传授过程中,通常都默认未来不会变化,节约大脑的预算空间,从而用较小的能量消耗维持了生存所需的认知能力······尽管现阶段所谓的知识并不是真理,但它对于维护我们的生存足够了。这叫“求存不求真”。
······
回到商业场景中。管理者通常都是基于经验预测未来,因为我们相信过去和未来之间存在连续性。对于管理者来说,经验是决定经营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员工来说,经验是决定工作能力的关键指标。这种认知仿佛已成行业的共识,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提拔管理者和招聘员工时,会以经验作为主要考察项目。但几乎没有人去探究过经验的指导意义真的可以穿越一家企业发展的始终吗?
······当产业周期缓慢变化时,企业所处的产业周期即为连续性,在这种情况下归纳法的确是最有效的管理思维——极小的消耗,带来极快速的产出。······但是市场产业并非总是连续性的,当企业的发展跨入新阶段或者行业市场发生质的变化时,企业就会面临跨越非连续性的问题·····
随笔:
我们沉浸在混沌的学习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满脑子都是跨域非连续性。实际在人们一生的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现有的轨道上运行,而不是跨域和改变。另外一方面,一生中的一两次重大机会,抓住了就可以实现人生质的飞跃。这一两次机会,就是跨越非连续性。重大机会不常有,可遇不可求。所以,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忍耐和等待。
天南部落输出:
(暂无)
赞美与批评之5:1的刻意练习:
(暂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