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在课堂上大!发!雷!霆!
“啪”的一声刺耳的声响,摔掉手中的话筒。“说!刚才是谁干的!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
一个声音响起:“是我。”
果然。意料之中的怒火迸发。“你给我出去站着,想明白再进来!”
转身指着台下一脸呆住的学生:“你们自己复习!”
这一幕来得太过突兀又太过突然,方才还笑意盈盈领着大家复习的老师,摇身一变成了可怕的灭绝师太?我也想不明白。只是体内不断上涌的血液犹如难以承载的洪荒之力,溢散而出,在60多人的教室里弥漫、凝滞、固化。
而后,是长达半小时的沉默。
愤怒、痛惜、伤心、难过、失望,一股脑涌上心间、脑海,来回翻滚,竭力克制、隐忍,却只能维系表面冷漠的肃杀之气。我终于有点明白,学生说的:“老师笑起来可爱,生气起来,瑟瑟发抖。”
坐班车回家的路上,我反复思索着:“今天到底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如此大动肝火?”忘记了生气的原由,也忘记了方才跌宕起伏的心情。
直到学生给我发来信息,“老师,你是不是学过心理学?”
“我以前被老师训话都没有心慌的感觉。你站在我面前的时候,让我感觉特别心慌。”
“怎么心慌了?”
“就是做错了事,手足无措的感觉。”
“什么让你手足无措呢?”
“老师,您竟然在我面前哭了。”
“我哭了,所以你慌了?”
“对,很慌很慌,我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你造成伤害,很愧疚。然后就仔细思考自己能得到的教训和各个方面的东西。”
“如果我没哭,就是狠狠把你训一顿,骂一顿会怎么样?”
“实话说,我会是一种应付的姿态去回答您的问题。”
我是哭了,而且是控制不住地流着眼泪跟学生说:“我觉得很伤心,很难过,对你们刚才的行为非常非常失望。”学生倍感无措地道歉。
我不需要“对不起”,我想要的是他们能看见:这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件小事,是我对他们为人处事之道的在意。越是在意,便越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失望和难过、伤心。
我也在怀疑:“是否是自己平时太过随性松散,才导致学生失了敬畏,没了界限?”有一部分,是在生自己的气。
看着眼前的学生,几乎是在“眼泪”的胁迫之中,从理性地认错转而动容的歉疚。眼神里透着真诚与恳切。这大概就是他所说的“心慌”和“手足无措”。
“我能为你们做点什么吗?”我开始担心他们重新走进教室会倍感尴尬,也担心他们彼此之间生了芥蒂。不知该做点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善终。于是,上前,拥抱了我的学生。
拥抱,是抚慰,是认可,是接纳,是鼓励。
“老师,你抱住我的时候,我忍住没哭。”他要是哭了,手足无措的人该是我了。
大概是我不同于以往老师们理性训诫的方式,学生觉得这一课印象深刻:学会了自觉地反省和对他人的体谅。忽然之间,像是长大了些许。
通过这件事,我也在想: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小事和不以为然,也许是因为没有被正确的“在意”。只有人告诉我们对错,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我的行为对你的情感到底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和影响。我做的事到底跟你有什么关系?我们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连接?
同一天,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另一个班级。如果不是日子未到,我真怀疑这一天里翻来覆去的情绪是姨妈期作怪。也许是累了,也许是心情不好状态不佳,也许我就只是想表现得“生气”。
五六个学生在提醒之下仍旧笑闹着,无奈,我拿着纸笔走到跟前,克制冷静地说:“请写下你们的姓名班级。”
其中一男孩甚是愤愤不平:“为什么?”在赌气地写下自己的名字之后,撕下了其他几人的名字。大有一人承担,跟老师对仗地架势。
我揣测着学生的心理:至于吗?我们不就上课玩个手机讲讲话吗,有什么好记过的?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呢?
我隐忍着怒气,平静地走到讲台。犹疑着到底要不要说点什么?微微做了两次深呼吸,终究拿起了话筒。
“刚才的男同学,我很欣赏你的承担和你对同学之间的义气。也许你感觉有些不平和愤怒,这一点上我们的感受是一致的。但除了这些,老师还感觉有些失望、难过和伤心。是对自己准备的课堂内容不被尊重的难过,是对来自学生怒意和敌意的伤心。”我说地有些动情,语调尽量显得平缓克制。
下课之后,男孩走到我面前,脸上那桀骜不驯的表情和愤然不公的情绪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什么也没说,没有借口,没有理由,只连说了几句:“对不起,老师,真的对不起。”看得出,这小孩很重感情。
我很庆幸这一天里纷至沓来的各种情绪,也很幸运这一切都未被堵住。倾泻而出,自然流动。
也许带有情感的表达,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走心交流。不直言对错,却各自明了了冷暖曲直。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被认真的在意和看见,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学会认真的在意和看见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