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读书
成语典故|一士谔谔

成语典故|一士谔谔

作者: 池荷新影 | 来源:发表于2022-10-29 07:54 被阅读0次

成语释义:

比喻耿直、敢于直谏的人。

成语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成语故事: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大臣,他执政十九年,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商鞅为此十分得意,许多朋友和官都奉承他。有一次,门客赵良拜谒商鞅。商鞅说:“孟兰
皋向我介绍了您,我希望能够和你结交位朋
友,可以吗?”

赵良说:这件事我不敢答应。孔子曾经说过,举荐贤能而受百姓拥护的人应该被提升,德操不好的人,即使可以成就王业的人也要罢退。我德操不好,所以不敢答应你的要求。”商鞅见话里有话,就问:“你不满意我对秦国的治理吗?”

赵良说:“能听取人们对自己的意见可以称为耳力好,能够省察自身可以称为眼力好,能够克制自己才可以称为强。虞舜说过:'自我谦卑的人应该受到尊崇。你不如说说虞舜这么说的原因,就不用问我了。”

商鞅说:“从前的秦国,受戎翟影响,行的是戎翟的风俗,父子之间没有伦常分别,一家人都住在一起。现在我设定制度,更改了风俗,使百姓知道男女之别,大搞城市建设,把秦国治理得像鲁、卫等中原国家一样文明。你看看我治理秦国的业绩,我和五段大夫比起来谁更贤能呢?”

赵良说:“一千张羊皮也没有一块狐腋贵重,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也比不上一个敢于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为有抗言直谏的臣属而使周国昌盛,殷纣王因为臣下缄默不敢直言而使得国家灭亡。你如果不认为武王的做法是错的,那么我请求能够每天对你正言进谏而不被责怪,可以吗?”

商鞅说:“俗话都这样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先生指教。”赵良就把当时的形势和变法的利弊向商鞅进行陈述,并劝他放弃权利,保全性命。但是当时身居高位的商鞅听不进这些意见,后来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在权利斗争中失败,被车裂而死。

相关文章

  • 成语典故|一士谔谔

    成语释义: 比喻耿直、敢于直谏的人。 成语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

  • 敢直言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 用心理学来分析《二桃杀三士》成语典故

    今天的齐文化与心理课,我们大家针对成语《二桃杀三士》来讨论与分析: 看到成语典故里面人物的人格: 晏子...

  • 用心理学看待历史成语典故《二桃杀三士》

    成语典故: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

  • 成语典故(一)

    1、一鼓作气(曹刿 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

  • 成语典故(一)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

  • 成语典故(一)

    安步当车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

  • 成语典故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完璧归赵说的是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上卿,来到壁垒森严...

  • 成语典故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叻过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又把自己的妾赵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语典故|一士谔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pl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