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春分节气诗作两首,一首官宣,一首踏青,都写的大气明丽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唐朝元稹《咏二十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春分是一个特别明丽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它的特殊在于,在天文学上有重要的意义,此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是一年之中两次难得的昼夜均衡的日子,另一个日子是秋分。但是春分又和秋分不同,春分这天开始,白天比黑夜长,阳光绚烂,万木生长靠太阳,天气和暖,阳气充沛,怎么不让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的人感到欣喜?
此时正是农历的仲春二月。从海洋带来的充沛的降水,更深抵达内陆,气流活动频繁,带来了春雷春雨,助力植物的成长。
作为有着丰富知识和农业经验的唐朝丞相元稹,在他短暂的任职期间,大力振兴农业,根据前朝的节气和物候典籍结合唐朝气候的实际,写下二十四节气诗,以简短,精炼,语言清新,普及节气知识,成为唐朝官宣节气诗,在唐朝广泛流传。让我们看看他的春分节气诗。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行处。”
元稹说的二气,是指阴阳之气,认为天地气候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消长而产生的。比如春分正好是白天和夜晚开始平衡对等的日子,称为阴阳相交,势均力敌。所以他用了争。
古人又认为阴阳不均衡是云雨产生的原因。这和现代气象学中的气流变化有着相近之处。因为春分时节,正是太平洋气流进入大陆,产生多雨的原因。
春分时节容易春雨潇潇。且还不是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种。因为会有强烈的冷暖气团交锋和对流。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当然这不是现代意义的电影。站在高楼之上,云气低垂,春天像小姑娘的三花脸,说变就变,云起远方,忽然就电闪雷鸣。
很佩服元稹,他非常严谨,因为是经常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所以他的顺序是科学的。声音的传递比光线慢。所以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轰隆的雷。这通常都是有旷野农村实际生活的经验。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这是雷雨之后的山川草木,呈现的苍翠和欣欣向荣的态势。虽然春分时节是早春之花开始凋谢的时段,但是和秋天不一样,花谢立马有新的绿叶生长,山林添绿,而仲春之花也层出不穷。二月百花天,在雷雨之后,向日而开,更加娇艳妩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