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像什么?

作者: 孔孟之乡 | 来源:发表于2019-05-23 15:53 被阅读3次

      似乎到了读书的时代。

      却见到一些读书群的零落,如夜半后的街市,人去街空,只余下些天明即被清理的垃圾。也有持恒的所谓读书群,偶尔进去一下,却是不读书,只是在晒一些一分钱也不值的鸡汤——非但不值还有害——还喝得呼呼作响。

      读书最是私人的事情,如鱼潜于水,忘我忘水,只有游之乐。读书亦宜逆了潮流,一入流,便下流;戗流而上,孤单了才好,即使都在读的书,也需反向着读才能入,比如《论语》。读要思,汲取是必然的,还要有质疑,再是经典,也有破绽,也有过时处,更有与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不谐、不对榫处。不能顺着定论旋进经典,应平等地一如面对一位朋友,倾听之外,还要有自鸣(不是得意),甚至解析了(流行说解构)重组。

      好书都不是孤立的,读一本会牵涉更多,不妨顺藤摘瓜,连带地多读了去。如此一片一片地相连,就会建立起自己读书的天地。只是要警惕社会的诱惑:读书任何时候都与名利无关。那个中国延续了好久的说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过了时的老黄历,千万不能再信。读书当然也非同小可,因为读书与生命有关,与见识有关,没有见识的生命是蒙昧的“巨婴”,而缺少热度与气节的生命,明知“见识”也会萎缩成“犬儒”。

      虽然网上已经存在着许多好书(哪怕已经下架了好多),选择特别重要。最影响选择的,是主流的气浪,要冷静地避开它看似强大正确的惯性,甚至可以反其道而选书。

      还有,要让读好书成为一种瘾,往广处深处一个劲地拱之掘之钻之游之翔之,直到获得强韧的力量,敢于乐于特思独行,生命庶几可以生长可以不老。

      初读都会胆怯,但先不要被时髦的概念、新崭的名词唬住,平常了心慢慢地体察,才会悟出书中的真谛。书都是如我们一样有胳膊有腿的人写下的,没有任何神秘。我借有王晓同志的一本《恶之花》,波德莱尔的名诗集,书中附有波德莱尔的另一本散文集《巴黎的忧郁》,我后悔不该在借的书上划线,其中划线处就有波德莱尔这样的书写:“滚开吧,学院派的缪斯!我不要这一本正经的老太婆。”近来读陈氏丹青《笑谈大先生》,真是有味道得很,常常会忍俊不禁。比如他说,“鲁迅是罕见的一个人,从来不相信系统,而通达历史,从来不轻用术语,却开口就咬住问题”。要活读书(不是林彪的“活学活用”),不能死读书,要让书中的思想在自己的血脉中流动起来,不能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有位喜读书的朋友问我,读书像什么呢?我真说不好。非要让我说,我勉强作个蹩脚的比喻:读书好比一犋犁,似乎可以犁开板结的土地,让心地变得松软透气起来,至于播种什么,那又因人而异。

      作者简介:

      李木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高级编辑。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农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诗集《翠谷》、传记《布衣孔子》、散文集《乔木森森》等。散文集《午夜的阳光》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散文《微山湖上静悄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获中国散文协会冰心散文奖,作品入选全国各种选刊、选本、大中小学读本及初、高中试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像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qb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