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晕轮效应”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每个人都在赞叹“月色如洗”,真美的时候…
或许我们会注意到“大月亮”的外围有了一圈明显的“光晕”——似乎,这样一来,凸显了“月色”更是美丽动人!
其实,这在人间——“晕轮效应”,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遇到一个女诗人的爱情故事——她是十九世纪的一位诗人,虽然身体瘫痪,而且瘦弱无比…
但是她的许多诗歌,依然为她带了了不少追随者——其中有一位比她年轻的男诗人,在见到她时…
称赞“女诗人”比自己预想得美丽动人——只是那时的她,已经四十有余,而十九世纪欧洲的人口寿命,普遍刚刚超过了四十岁,而已…
我觉得:“晕轮效应”就像是把客观现实与自我的主观臆想结合后的产物…
如果我们对某人某事有了“好感”——那么内心的晕轮效应,就会把“那人那事”的好,她/他/它的优越性,凸显出来。
而如果我们内心认定“那人那事”是坏的、糟糕的——那么“我们”必然因为“晕轮效应”的凸显,越发觉得它/她/他的讨厌与厌恶!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