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影记:《华语电影之性别》-男性形象“父亲”

影记:《华语电影之性别》-男性形象“父亲”

作者: 圆十二 | 来源:发表于2015-02-02 18:29 被阅读252次

    这一部分的采访可谓豪华套餐阵容,侯孝贤、杨德昌、李安、蔡明亮……台湾新浪潮的两代差不多都到齐了,而对“父亲”形象的讨论我感觉也是很精彩的部分。

    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父亲

    关锦鹏首先讲了自己电影中的“父亲”的影响。有朋友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拍男人的澡堂,譬如《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镜头。他说小时候父亲第一次带他去澡堂,所以每当他踏入这个赤裸裸的男人世界,他都感觉到父亲的存在。这种癖好也许是他对于父亲感觉的一种表达。

    侯孝贤电影中的“父亲”:侯孝贤父亲在他13岁去世,他说自己与父亲没有讲过话,他对父亲的印象永远是坐在书桌前。父亲不是用语言来教育,而是用行为举止来影响他。这也是《童年往事》中我们能看到的那个父亲形象, 和子女保持着一定距离,又能感受到一种父亲的爱。侯孝贤的电影很大部分是围绕家庭来管窥国家和民族譬如《悲情城市》,访谈里他还提到现代的家庭模式已经与传统农业社会有很大改变,个人化的家庭模式、子女与父亲沟通的缺乏影响到男孩性向上的改变。(这是说为什么台湾男生偏娘=。=?)

    李安电影中的“父亲”:李安电影中对”父亲“的形象着墨很多,比如经典的父亲三部曲。采访里李安说父亲是一个非常传统老派的人,虽然受西化的影响比较开明,但是一种专制的开明,这也是三部曲里面郎雄表现的父亲形象。从李安的电影里看,其实能看出李安受他父亲影响很深,他骨子里也是一个传统的人,他的电影总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种和谐。

    譬如蔡问李“有人认为三部曲中提倡的顺从,是一种对于儒家父权至上的一种推崇?你是否同意。”李安说其实他是赞成进步的,他觉的父母和子女之间应彼此尊重,不必顺从传统阶级的观念。虽然李安这么说,但我还是觉得他骨子里是很尊重传统的,那种传统倒不是绝对的父权至上,而是寻求两方面妥协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平衡,就像中国传统的和的概念。像《喜宴》最后的父亲在机场过安检举起双手的投降,是“父权”的让步,而赵文瑄和他男友以及代孕女友三个人站在一起所构成的一种像片头三个“喜”字在一起的关系,也是一种现代观念与年轻人的妥协和让步。

    蔡明亮电影中的“父亲”:蔡明亮说自己与父亲不像朋友,很难亲近,但年级越大越会明白他。从他的电影里看,也感觉到他与父亲的关系是几个导演里最远的,他的影片中父亲与儿子通常是无法沟通的,但是《青少年哪吒》的最后,虽然平日里矛盾重重,父亲最后还是为离家的儿子留了一道门,小小的细节还是能看出蔡明亮对于父亲的感情。

    杨德昌电影中的“父亲”: 杨说《牯岭街》中的父亲形象体现自己对父亲的感情。电影中两个片段,一个是父亲教儿子怎么做事,片里的张震父亲跟张震说“如果到头来不能勇敢的相信它的话,那做人有什么意思。”另一个片段是一年后儿子教父亲怎么做事情。张震对父亲说“你上次不是跟我说,要相信自己的未来可以由自己的努力来决定吗?”杨德昌说自己父亲并不期望自己做电影,觉得电影不会有好未来,《牯岭街》里面张震讲的也是杨德昌自己想对父亲说的。

    杨德昌电影里很多悲剧是由父亲错误抉择导致,譬如《青梅竹马》、《牯岭街》最后少年的杀人中与父亲形象的改变有也很大影响。有个细节是小四在窗外看到父亲打替他顶罪的哥哥时,父亲骂他不要脸没出息,最后小四在杀小明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也是“不要脸,没出息。”不知道这个细节导演是不是需要表达些什么。

    整部片里面对于男性形象和男性情谊说的很多,女性比较少。大概是由于导演本身的关注点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记:《华语电影之性别》-男性形象“父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qr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