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浪漫体制
命运体制:俄罗斯人认为爱情是个上天注定的东西,爱情来了你就无法抗拒,人们为了爱情愿意做出牺牲,甚至可以承担痛苦,总之所有事情都应该为爱让路。
选择体制:美国人特别讲究“选择”。美国人寻找恋爱和结婚对象,会特别理性地权衡比较----对方能不能满足我的各种需要?我在这段关系中能不能舒服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美国人过分强调自我了,有很强的边界意识,特别不愿意依赖对方。阿伦森说美国人这种自立自强太夸张了,人在婚姻中难道不就应该互相依赖?
指标体制:中国家长给子女挑选对象,都是按照一系列量化的硬指标来的:工资多少、学历多高、身高多少、年龄多大?。。。
布鲁克斯说,“命运体制”太过草率,但是“选择体制”也太现实。美国人真的把婚姻市场当成了“市场”,挑选适合自己的,同时也被别人挑选----如此理性,可是结果并不理想。很多人挑花了眼干脆不结婚了,在30岁以下生了孩子的女性中,超过一半都是未婚妈妈。
布鲁克斯说,你去考察那些携手走过大半辈子、婚姻幸福的老夫妇,你会发现他们的婚姻既不属于“命运体制”,也不属于“选择体制”,而是属于“契约体制”。在契约体制下,婚姻是一个承诺,为了实现这个承诺,双方都需要改变自己。
你不需要在婚姻市场里翻来覆去精心挑选另一半。契约体制认为婚姻有一定的偶然性,你可能偶然遇到一个特别心动的人,说结婚就结婚了。但是请注意,相爱和婚姻这一步,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第二步,也就是双方如何把这个婚姻关系维持下去。
布鲁克斯说,你们两个人得建立“我们”这个概念。从此之后,在生活中的优先级,你们两个人的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排第二位的是对方的需求,而你自己的需求只能排第三位。契约体制认为双方结婚以后,不应该过分强调个人独立性,而应该互相依靠。那么这个契约的意思,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旦当婚姻出现危机的时候,双方要知道不能轻易退出。解决危机的办法是再深入一步去挖掘双方的关系。
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呢?我生活得自由自在何必非常结婚,受这个契约的束缚呢?
布鲁克斯说,婚姻并不仅仅是两个人在一起,还有更高的目的,就像我们经常提到的那个“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最显然的更高目的是孩子,照顾孩子需要两个人的努力。
但是还有一个比孩子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我们要通过婚姻关系,去增加自己的loveliness(值得被爱度)。
说白了,就是一个结了婚的人,会慢慢变得不那么自私了。他学着去爱别人,自己也就变得更加值得被爱,他就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在关系中完善自己,获得幸福)
归根结底,契约体制的出发点,就是爱比自私更有价值。做事永远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那种生活其实没什么意思,搞不好还是个自我窒息的过程。学会爱别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