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阳光透过树叶打在脸上,暖洋洋的。
突然想起,我每天下班后第一句话,就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但从来没有问过每天接送孩子的婆婆,“您今天在家过得怎么样?”
能反省到这一步,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前几天,我还沉浸在“婆婆真的太难相处了”的抱怨中。
那天晚上,我如常回到家中。婆婆一如往常做好饭菜等我回家,一起吃饭的过程中,孩子说要喝水,我们家习惯烧热水放保温壶喝,不用饮水机。我随口说了句,“自己倒啊。”
婆婆当时在厨房听到后,冲出来一把抢下孩子没拿稳的保温壶,边给孩子倒水,边面带怒色地说,“什么都要孩子做,那还要我在这里干什么。”
这样的话,她不是第一次说了。我也懒得跟她理论孩子要自立的教育观念。
整个晚上,由这个导火索,她开始抱怨个不停。没有什么新鲜词,都是以前听过的。
“孩子来深圳以后更难带了,不听话了,再这样的话,我要回老家了。”
“没见过你这种妈妈,这样带孩子的。你辞职自己带,我带不了。”
……
我沉默,忍着。
我第一次沉默。若是以前,我想到什么就会脱口而出。
如今才知道生气的时候忍下那句想脱口而出的话,有多难。
因为去年病中感激公公婆婆的照顾之恩,暗暗发誓从此不能口头顶撞老人家;
病中老公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让我下定决心即使在盛怒的情况下也要忍住冲动的劲儿,不再说“离婚”二字。
虽然那场病让我对生死这种大事也有了更多的感悟,然而,对这种婆媳矛盾的小事,仍然束手无策,甚至宁愿自己生大病,也不想面对这样烦人的琐事。
或许是病中大家都关心你,以你为重,能感受到满满爱意,一家人一条心,全部人都期望你早点好起来,这种感觉非常温暖;
然后婆媳矛盾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呀,真的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完没了,没完没了。。。
情绪没恢复的那几天,恰逢深圳骤冷,一夜复冬,气温低到9度。我又来姨妈,自身抵抗力差,又感冒了。
这半年多第一次感冒,不知道为什么,不仅鼻子流清鼻涕,眼睛也经常感觉热辣辣的,动不动就流眼泪出来。
跟闺蜜诉苦,掉眼泪。
跟朋友写信,掉眼泪。
看《朗读者》许渊冲先生读林徽因的诗,
老先生红了眼眶,我也跟着热泪盈眶。
总之,就像林黛玉一样,眼泪留个没完。
流眼泪还不够化解我心中忍下来的苦楚,我将怒气转移到老公,孩子身上。谁跟我说句话,我都一脸对这个世界毫无眷念的死样。
就这样过了五六天,跟朋友们抱怨完了,感冒好了,姨妈走了,气温上升了,太阳出来了。停了几天没画画的手也开始痒了,画画瑜伽都开始恢复了。
我那天抄写了五六页诗词,无意中搜到香港作家蔡澜的这句话。
“女人求精神寄托的方法多得不可胜数,刺绣,种花,古筝,只是万分之一,每种知识都可变成一门专门学问,只要向神坛争取回一部分时间,每个女人都可寻回无限的人生乐趣。”
或许是心情慢慢平复了,我突然想到,婆婆是不是没有精神寄托。
她在家只是热衷种地,喂鸡,别无其他爱好。既不爱逛街花钱买乐,也不爱和别人攀谈结交新朋友。
在老家的时候,一大早起床就能看到她已经在菜园子里折腾了。她的菜园子里有十多种蔬菜,而且真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长势非常好。
她来深圳后,什么都要买,以前那种自给自足的乐趣没有了,反而多了什么都要花钱买的焦虑。
想起住所附近好像有块荒地,我回去跟婆婆说,“你看看可不可以去那里种菜。”
她一听,先是习惯性地摇头否定,然后马上说要用锄头锄草,要买化肥施肥,要浇水,附近有水源吗。
最后,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明天去看看”。
第二天,她说那片空地建房子了。不能种菜了。
我接着说,周末帮你看看附近有没有能赚点零花钱的手工可以做的,好打发时间。
她说,应该很难找吧。
这时候,虽然我什么忙都没帮到,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融洽很多。或许,老人家也只是个缺爱的孩子,期待我们更多的关心吧。她感受到我的关心了,也就知足了。
朋友安慰我时说过一句话,"任何人的精神生活最基本的是两件事,第一,要有朋友和爱。第二,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让我想起婆婆那天生气时说的那句话,她说“要我在这里有什么用。”
其实,她不是否定我让孩子独立啊,跟教育观念有个屁关系啊。我当时抓错重点了,以为她和我的教育观念不一致。
她只是除了给我们做家务,扮演保姆的角色之外,没找到其他的价值。这是一个老人在哭诉啊。
今天早上,我让孩子早起自己穿衣穿鞋,刷牙洗脸,他都做得很好,婆婆也在一旁夸他很棒。我仍然坚持了我的“让孩子独立”的教育,而老人家也没有特别反对。
或许就如庆山的《得未曾有》中一篇采访醉庐主人的文章中所说,
“我问他性格里可有比较强硬的部分。他说,很少。内心真正的想法还是比较坚持,但可能换个方式去坚持。”
庆山继续写道,
“所谓随顺的人,是愿意以他人的想法为重,不会坚持或一定要遵从自己的方便。”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忍字很重要。愿意做就做,不能因为做了就发火,或者做多了就指责别人。为别人也好,为自己也好,人生觉得愉快,能承受,就可以了。不要有怨言。”
这次婆媳关系不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我自认为我没有像以前一样草率对待,而是有做到忍耐,然后试图去了解婆婆心里真正的诉求。
如果下次婆婆再爆发,我也会反思,我是不是不够关心她,她在这里太无聊了没有事情做,没有精神寄托,帮她开发一下她的兴趣爱好。
若实在无法继续过下去,那我就换一份能接送孩子的附近的工作,我们夫妻俩带孩子,让婆婆回家。
毕竟婆婆牺牲了自己的老年生活,孩子本来就该年轻人自己带的。只是在这个托儿早教行业还不够成熟的大环境下,大家都是婆婆带孩子的居多,所以婆媳关系也就格外紧张了。
只是无论做什么决定,一家人都要商量着一起做决定,我也要学会温和而坚定,既不伤害婆婆的感情,也要感恩她对我们的付出,但我也会坚持自己“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底线。
哪里有完美的人生,生活到处充满缺憾:买的房子邻居太吵,遇见的人对你不好,自己呆着无聊,出去玩周围又太闹,新买的鞋子磨脚,打出租司机给你乱绕,自己还没长大父母又变老,点的菜不合胃口情绪烦躁,去年的衣服今年穿不上钱包偶尔被盗...你瞧,岁月只是偶尔静好,人生永远充满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