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比较闲,想要把干一票大的,其实就是把《国富论》读了。阅读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应该是每一个学经济学的人都应该做的。但是一直没有想定决心去读,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担心书太艰深晦涩,看不下去;第二,书本的写作年代太过遥远,对解释时下的经济现象可能没有太多的帮助,还不如读一些文献;第三,在课堂学习和其他书籍的阅读中,曾经学习过一些《国富论》,特别是里面的核心思想,基本都略知一二。
最近这段时间比较闲,就听罗老师的建议,阅读一下这本书。也有一个原因是,当下的经济类读物,很多都是粗制滥造的,普及性读物对于我而言有点过于浅显,而学术著作,很多都是拼拼凑凑,很少有体系性的、思想性的论著。看论文呢,很多时候都是用事实去解释事实,很少有思想性的提炼。所以阅读起来,感觉收获不是很大,很少能激发自己的一些思考。前几天也有在看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但这本书总是纠结于细枝末节的东西,这当然有助于训练我们的思维,给我们的分析打好基础。但看的时候显得过于碎片化。所以就想想,要不看看《国富论》吧。作为一个学习经济学的博士生,没有看过《国富论》总是说不过去的。
于是看了几个版本的《国富论》,选了杨敬年老师的译本,因为听说要翻译得比较好,而且还有熊彼特的一些导读。读了快一百页了,确实还行,基本可以顺畅得读下去,熊彼特的导读或者说批注,以及译者提供的一些观点,也有助于激发我的一些思考。
杨敬年老师的这个版本是一套丛书里的一本,叫《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总共有十种。丛书总序里写了很多,关于这些书如何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国富论》的作用,主要应该是,在当年重商主义横行的世界里,强调了自由竞争的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思想影响直至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说,后续的经济学研究其实都没跳出斯密的框架,很多我们的分析其实都是给《国富论》的注解。
这个时候,我就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在1776年的时候《国富论》这本书没有出版会怎么样?此后两百多年的经济发展是否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往大了说,就是社会科学的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往小了说,就是如果没有《国富论》,我们现在的经济是不是会更具重商主义的色彩,自由主义是不是会比较弱,资本主义发展是不是没有那么快。
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去解答呢?一个思路是说,如果没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会有比尔斯密的《国富论》,也会有杰克逊的《国富论》。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其实已经到了一个阶段,需要冲破资本主义的藩篱,自由市场精神已经孕育,亚当斯密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是把应该写的东西写出来而已,没有其他什么了不起的。
上面的想法是重在强调历史的进程,而忽视了个人的奋斗。我们在阅读历史资料的时候,也会发现,天才往往是可以摆脱历史的局限性的,是可以超前于时代的。而天才的思想则如灯塔般,照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国富论》是不是就扮演着这样重要的角色呢?这本书是不是就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如果要真的去探求这其中的答案。我们就要去找一些历史材料,一个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另一个是和斯密同时代的人的思想,看看斯密更多地是总结其他学者的观点,还是更多地提出自己的创造性的看法。不知道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学者,有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肯定是有的,看完这本书可以看一些评论文章。不过以我的速度,怕是要看到过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