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
我们为什么会很“丧”

我们为什么会很“丧”

作者: 马钰道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21:48 被阅读0次

学霸告诉我,整天都很“丧”。

“没有什么目标,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她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依着墙壁说道。

“你可以努力冲第一嘛。”

她颓废地看着我说:“我认为我不是聪明的学生,只属于学习上不太费劲,但是需要勤恳复习的人,所以第一这个不能强求。”

“那你没什么开心的事或者特别喜欢做的事?”我尝试地引导她。

她想了一遍,“没有。”顿了顿,又说道:“我觉得要我做什么都行,但是我什么都不想做。”她一脸沮丧地问我,是不是很“丧”?


何为“丧”?

我最早了解“丧”这个词是来自公众读书上的一篇推送。日本现在正面临的一个阶段叫“丧”,指年轻人对待事业生活没有积极求进的心,就业不着急,工作没目标,房子买不买都可以,更喜欢旅游发呆过慢节奏的生活。

“我觉得要我做什么都行,但是我什么都不想做。”

“周末就像宅在家里,哪里都不想去”

“都好,你说吧,行,随便……”

简直就像自己的日常写照。

工作时就像挨刀子一样挨过忙碌的日子,发誓闲下来一定要好好整理自己的工作思路,重新做人!可当闲下来时,却又以一种葛优躺的姿态摊倒在沙发上,静静地捧着手机,抱怨生活的压抑,然后开启新一轮的忙碌。

周而复始,没有热情,没有希望。


为什么“丧”?

1.孤独的成长

和中国想比,日本的“丧文化”由来已久。在上一辈日本人拼命工作,升职加薪后,日本经济由快速发展进入到了相对平缓期。上一辈相对积累了一定的经济财富,所以如今日本的年轻人不再为生计发愁。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们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后,对关系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产生了对爱与追求感的需求。”

在物质水平极大地提高下,人们的需求从经济、物质转向精神需求,对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归属感:人们希望被接纳为一段关系成为群体的一部分的情感需求,人们渴望真实的自己在一段关系或一个群体中受到肯定与重视。)

尤其是孤独长大的人群。

6-12岁时最注重同伴的时期。

而如今的年轻人,恰恰在这个时期开始孤独。

“要在家待着,不要出门,不安全。”

“爸妈工作忙,你要听话,乖乖地在家写作业。”

一个人在家,一个人写作业,一个人玩耍……

没有朋友群体接纳,在父母面前也没有重要感。即使父母提供了无忧无虑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提供给孩子充满安全感的内心。

很多人告诉我,在某一瞬间,会有一种被父母抛弃的心痛感,即使长大成人,那种孤独感也曾席卷全身。

渐渐地,孤独成了常态,适应、习惯以家、学校的自我的生活,对社会、交往的好奇感越来越低,自我消磨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日复一日,安于生活,逐渐长成对于什么都提不起来兴趣的一代。

“丧文化”下的年轻人被迫面对与打理自己的生活,独立、自主,更渐渐远离人群。

2.社会的压力

孤独的一代逐渐长大,在没有坚实的内心、也不会排遣压力的情况下,社会的压力又迫使着进入枯燥高压的工作节奏中,除了极少数人活得了光鲜亮丽的生活,大多数人都倒在了日复一日的打卡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自小就习惯了孤独的年轻人,开始重复少年时的生活,在家待着,一个人消磨时光,承认自己就是胸无大志的人,过一天算一天。

“我不会呐喊,不会反抗

不会控诉,不会埋怨

只默默地承受疲惫

驻足时光之初

我只盼望每月10号那张灰色的薪资单

赐我以迟到的安慰

为此我必须磨去棱角,磨去语言,

拒绝矿工,拒绝病假,拒绝事假。

拒绝迟到,拒绝早退,

流水线旁我站立如铁,双手如飞,

多少白天,多少黑夜,

我就那样,站着入睡

——————《我就那样站着入睡》”

这是90年出生的富士康员工许立志在跳楼前写下的。

他可能属于极端例子,但是很多人都有同样的体会。在社会的重压下,或者是急功近利的“成功论”下,很多人对自己的能力渐渐丧失信任,进入抑郁状态,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


如何克服“丧”?

1. 正视“丧文化”。

对于“丧”的种种表现,首先学会宽容自己,尤其是对因反复失败下造成的“习得性无助”,要告诉自己,失败是常有的,我现在要做的是分析失败的原因。以积极的姿态承认失败,寻找原因,在下一次的尝试中避免同样的错误,不断地肯定与包容自己。对于颓废的自己说,你太累了,允许你休息一天。不要有负担,尽情地放松。在对自己日常生活的规划中,也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空下来,给自己一个颓废、修整的时光。这会比在这个时间定下目标却根本不会做要舒服的多。

2. 列出心愿清单。

心愿没有大小,小到叠被子、倒垃圾、喝奶茶,大到旅行、考学……有改变自己的,有奖励自己的,让心愿丰富起来。每天晚上给明天的自己一个小小的期许,冥想自己明天完成一个个小心愿的样子会多么满足。渐渐地,找回生活的乐趣。

3. 和家人、朋友相约。

对于“丧文化”下的我们,这应该是最难的一步。习惯了肚子吃饭、逛街,习惯了宅在家里,习惯了不麻烦别人。可是要想摆脱“丧,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归属感,拥有一个接纳并包容自己的群体。

抽一个周末,尝试邀请和父母一起吃饭,自己动手也好,下馆子也好,有交流的空间才能打破心里的不安全感。在办公室里夸一夸同事,“你今天真好看,衣服在哪里买的,好别致!”“就在……他们家的衣服……”一来二去,大家渐渐就熟悉了。吐槽下最近的电视剧,一起去看个电影,试吃新开的餐馆。不要担心你的邀请会不会很唐突,要想着,她在家估计和我一样无聊,我们需要相互拯救,或许就会容易很多。

慢慢地,一个小群体就会建成。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会太难,也就是在一来二去、一言一语之间。


希望“丧”了一年的我们,2018年,不会再“丧”!

马钰道长拍摄

相关文章

  • 我们为什么会很“丧”

    学霸告诉我,整天都很“丧”。 “没有什么目标,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她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依着...

  • 我们为什么会丧

    憋了好久的暴雨逾期而至,同事们在群里吐槽号称海绵城市的武汉隔三差五就需要开船,大家伙堵住路上,也堵在心头。本该在迟...

  • 认知的力量

    周末听混沌直播,被张炎老师讲的认知的点给吸引了,为什么我们会焦虑,为什么我们会陷入低谷?为什么有时候我会丧丧的呢?...

  • 有时候我们会很丧

    生活每天都充满乐趣,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时间,特别特别的丧。没有任何缘由,愿我们每一天都有时光躲进自己...

  • 能活着就很不错了

    丧 丧 丧 明明啥都不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丧 唉

  • 不如叫成长吧

    今天新学到一个词“丧”。 比如:我这个人很丧。为什么会留意这个词呢?因为这很符合我现在的状态,不爱说话,缺乏激情,...

  • 人生偶尔会很丧

    我今天看见ZT了,他来解决高数重修。他主动跟我打了招呼,笑的很灿烂,一如我初见他时的那个阳光的男孩。wxt...

  • 为什么会“丧”

    接上篇 听君一席话 为什么没跨界,我活在这个星球上,只有大自然和人,对我是最重要的,如果说大家未来,你永远...

  • 为什么会丧

    丧 在我的世界里 是 时时刻刻抱着自杀的念头 但是因为太过懦弱 而无法实现 我希望自己脑海里都是美好的回忆 可慢慢...

  • 为什么会丧?

    你家境普通,相貌平平,但是肯努力。在大学里每天极其自律,发奋学习,努力考证。而你的同学们每天追剧看番打游戏,浑浑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会很“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tr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