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适应性偏见
就是人们对好的,坏的环境,最终都能适应的强大的行为心理
一个人对任何事,有了之后就会习惯。好东西、坏东西久了,也会习惯
用一个成语概括:习以为常
例子:
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新厌旧
发奖金的激励作用比涨工资的激励作用效果更好
二、运用:一个心法,三个方法
1.一个心法:
打破别人和自己的适应性
2.三个方法:
通过阶段性给予的方式,延长幸福感
不断提供变化的刺激,提供意外幸福感
善用相互比较,获得对比幸福感
三、哪些现象可以被理论解释
薛兆丰曾讲过边际效用的概念,简单的理解就是新增一个商品,所带来新增的感受。
我们用一个东西久了之后,边际效用会不断递减,直到边际效用低于边际成本时,再买同样的东西,幸福感就没了,或者就不会去买了。
举个例子记者问美国总统的罗斯福,第四次当选是什么感受,罗斯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请他吃三明治,吃第一块的时候,这位记者感觉这是殊荣;吃第二块时,他就感觉平平;第三块他就已经难以下咽,这时罗斯福把第四块三明治给记者,并告诉他“你把第四块三明治吃下去,你刚才的问题,我就不用回答了,你自己会亲身感受到”。
而边际效用的坚守,最终会与边际成本维持在平衡。在适应性偏见中,就是“喜”和“厌”的平衡。人天生就是追求平衡的高手,比如离开父母太久,就想回家,和父母住有嫌父母唠叨,最终把与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又不住在一起,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说到这里,更还有一个法则很像,你可能猜到了,就是“刺猬法则”,两个刺猬相互取暖,最终会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即温暖彼此,又不会伤害对方。
四、对运用方法的理解
1.通过阶段性的给予方式,延缓幸福感
譬如,在爷爷奶奶的小时候,家里有一块肉都舍不得一顿吃完,一定要多烧几次,让菜和汤里面带点肉味,让幸福感延续。
2.不断提供变化的刺激,提供意外幸福感
受同样的东西刺激久了,就麻木了,比如某种药物用多了,就会产生一定的抗性,同样的程度已经起不到刺激作用,所以才需要换种药物,或者将药物升级。
以此可以进一步深化这个方法,一是提供变化的刺激方式,二是将刺激强度加强。
3.善用相互比较,获得对比幸福感
人们总是喜欢比较,心理学称之为社会比较理论,譬如把自己好的与别人差的比,相亲的时候也会把对方与别人比,看看那个更优秀等等,以此来获得幸福感,有这样的心理,也就容易被利用。
五、我要怎么用
不怕找不到好的方法,就怕不知道产生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知道了人们会因为“适应性偏见”,而降低幸福感,那找到提升幸福感或是延缓幸福感的降低的方法,就相对容易了。自己在“联系+应用”的练习中,完成任务的幸福感正在不断减小,因为已经渐渐适应这种难度,这和玩游戏很像,打太久人机,也要玩玩匹配。所以让自己持续进步的方法,需要不断的增加一点难度,让自己每次都处在学习区中,这样的刻意练习才有效果。
在接下来的【刻意练习】中,输出阶段的表达形式将从清单式,逐渐演变成逻辑连贯的文章。而输入的方式,也将会改变,不再是现在单一的输入链条。
以上内容就是今天对【适应性偏见】的思考,欢迎讨论!!!可能一些观点不成熟,也不一定正确,但也正因此才需要训练,才有成长的空间。
表达的形式有点像清单,一二三的这样列出来,更像是大纲,升级版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成一份PPT,这是我想到的一些表达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