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烘笼

作者: 湖宣周小存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20:42 被阅读313次

    日光透过堂前屋面的亮瓦斜射到八仙桌旁的时候,时令悄悄然地滑入了寒冷的冬季。太阳如同笑呵呵的温顺的老人,虽然光芒依然、温暖不减,但是没有了春的滋润、夏的狂热、秋的成熟。他晚起早归,使得老天爷也亮得迟迟黑得早早,留给村庄一个寒气侵骨而又漫漫难熬的长夜!

    那时清晨还得早早上学。我在家里是老小,衣服和鞋子一般是捡着哥哥穿旧穿小了的凑合。寒冬腊月,破衣旧鞋,焉能防寒保暖?母亲鸡叫起床,下厨生火:一来煮一家人吃的青菜豆粑,二来烧棉花杆枷烘笼。我们起床后,就着锅里煮的沸腾的豆粑吃下两大碗,全身烘暖;母亲把烘笼里昨夜剩的灰烬铲出来,在里面垫上锯屑或者谷壳,然后从土砖垒起来的炉子膛里,将棉花杆燃烧过后仍红彤彤的火种植入烘笼,为防止火种过快炀灭,还在烘笼的面上铺一层灰烬。准备齐全后,母亲打发我提着烘笼去阳垅村小学读书,一边叮嘱我在学堂里听老师的话,不得和别的同学扛恶,一边在烘笼面上盖一块屋瓦,以免风扬起了灰烬和火种。

    戚戚长夜,或是浑浑阴天,村庄里家家户户必是门窗紧闭。自家人或是左邻右舍一起,齐聚堂屋,坐在或小椅、或条凳、或杌子之上,不拘坐姿,不求雅观,有高有矮,面东面西,仰头颔首,说的说,听的听,笑的笑,骂的骂,偶尔争得面红耳赤,终是和好如初,夜夜如是,年年相似!然而,这如同冷库一样的空气里:池塘的水面凝结成水泥浇筑也似的冰,雪后屋檐下挂起豆角条似的冰激凌,小路的泥土冻成玻璃块般坚硬和尖锐。亲爱的农人们啊,没有取暖器,没有空调,没有羊皮毛草大衣,您将如何度过漫漫长冬?唯有烘笼,取材于泥土而烧制成的瓦烘笼,装下炉灶膛里的余火,套在手腕上,垫在脚底下,温暖着整个严冬,温暖着数以亿计的乡民!

    我家有好几个瓦烘笼,即使个别的弄破分成了两三块,只要没有粉碎性骨折,父亲也会剪一段铁丝,绕着烘笼脖子一圈,在接头处紧紧缴死,这样的烘笼一样可以正常使用。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或者过去的皇宫里,烘笼是铜制的。姐姐出嫁时,母亲特意买了一只铜烘笼装嫁,大概是祝愿姐姐离开娘家也会过得温温暖暖吧!

相关文章

  • 瓦烘笼

    日光透过堂前屋面的亮瓦斜射到八仙桌旁的时候,时令悄悄然地滑入了寒冷的冬季。太阳如同笑呵呵的温顺的老人,虽然光芒...

  • 烘笼里有永不熄灭的炭火

    你还记得这个老物件吗?可曾勾起你童年的回忆? 烘笼,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了。烘笼里面是瓦缸,外壳是竹匠用细竹篾编...

  • 烘笼

    由于冬天天气冷,我每年脚上都会生“冻疮”,又痒又痛,难受极了。而且一般都要到第二年夏天才会慢慢好起来。 为了防冻,...

  • 照片故事|烤火“神器”——烘笼

    对这个东西,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叫,反正我们老家叫烘笼。寒冷季节里,老头老太太手里就抱个烘笼,里面装上正着的木炭(我...

  • 四川农村记忆——烘笼

    数九寒天,冷得很了。在乡下偶然间见到了我久违的农村家什——烘笼。有些人搞怪点会喊”豁儿钵钵”,其实烘笼才是...

  • 烘笼子(散文)

    搬家的时候,正读小学的儿子,从杂物堆里翻出了一个用竹子编的器物。器物的篾条已经发黄发红,灰尘和污垢让它陈旧得不成样...

  • 屋檐《140微小说》

    晚秋初至,这蒙蒙细雨都透着刺骨的寒气, 屋檐下,老妇抱着一稚童坐在烘笼旁, “妈,你们在家都好撒………” “好!都...

  • 瓦瓦

    那天刮来一阵风,不经意卷起一只气球,向天空飞去。城市越来越小,天际越来越远,如果这样升上去,或许会看见看不见的大海...

  • 节节草29——【暖暖的烘笼】

    暖暖的烘笼 童年的记忆里,收音机、手电筒代表了所有家电,当冰凌在草房挂起亮晶晶的围帘,寒风便肆无忌惮地穿梭在人们裸...

  • 瓦吉瓦

    安贫可耻不像话 脱贫光荣瓦吉瓦 共奔小康同富贵 党恩永记卡沙沙

网友评论

  • 尚书_48d1:周宣传官的散文行云流水,读后顿觉十二分亲切。字里行间乡土气息浓厚,实属佳作。
    湖宣周小存:@尚书_48d1 尚书官过奖,我是献丑了!

本文标题:瓦烘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uu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