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住在城市临街的一所简陋的平房里。
https://www.jianshu.com/p/5510d62f613d那所房子是刚刚建国时,爷爷花了几百块钱从人家手里买下来的,一家人算是在城里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处所。
房子面积狭小,只有四十多个平方米,却拥挤地住下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长和我共六口人。
这是一所老宅,年代久远,没有厨房和厕所,砖瓦损毁,屋顶漏光,显得破旧不堪。风雨交加的日子,狂风怒吼时房子仿佛摇摇欲坠;当外面下起倾盆大雨,房子里就会下小雨。
后来,爷爷在这所老宅子中去世了,他这一生没有享到什么福,却费尽心力总算是为后代们遗留下了一个能够居住的地方,一个破旧但称得上是温馨的家。
现在轮到父母为房子操心了,想着家里有年迈的老母,还有两个儿子,三代同堂,挤在四十平米的小屋,孩子们又一天天长大,于是他们矢志修补扩建,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稍稍改善一下居住环境。
那还是在六七十年代,人们做房子不像现在,有钱雇人就行了,而是基本上靠自己动手。 记得那些年,父母只要听说附近哪个地方拆旧房子,就匆匆忙忙借了翻斗车去捡破砖烂瓦和一些横梁、木条。整块无破损的砖头瓦片,人家肯定会收拾起来,只有大半块的砖瓦,我们才能如获至宝地捡回来,堆在家门口。
就这样,父母日积月累攒够了材料,于是请来一个搞建筑的亲戚帮忙,父亲打下手,母亲张罗酒饭,前前后后花了两天多时间重修了老房子的山墙,换了屋顶的油毡和瓦,还在大门的侧面搭了一间小厨房。房子虽然仍然简陋,却比原来强多了,起码下雨不漏水了,而且有厅堂,有卧室,有厨房,全都粉刷一新,终于有了一些房子的模样和家的感觉。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城市面貌发生了变化,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开始大搞城市建设。不巧的是,我家门前的马路要扩建,因此我家的房子被划进了“红线图”,面临着拆迁。父亲是个老实人,他首先表态,国家建设需要,是为了发展,我们应无条件支持。于是我家是那一片第一个自觉拆房的,记得当时的补偿好像是一个平方米也就算了几十块钱。
我家的不讲条件受到了政府部门的赞许,但一家人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等着父亲单位分房,按政策和单位的惯例最多也就是二室一厅;自己重新建房吧,那个年代该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啊!父亲和母亲皱着眉头,看着分别还在念小学、初中的我和哥哥,终于咬紧牙关,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那就是重新做房子。
少年不知愁滋味,不知世事艰难的我,觉得其实这正合我意。因为当时已有人家做了两层甚至三层楼房,很是稀罕,让年幼的我异常羡慕——什么时候我家也有一栋三层楼该多好呀!
按照当时的拆迁政策,政府给放弃了单位分房的父亲划了城郊的一小块地,作为给我们重新建房的宅基地。我们兴冲冲地去看,但是一到划定给我们建房的地方,心都凉了半截。因为放眼望去,这地方全是大大小小的水洼和绿油油的菜地……
无论多么犹豫和彷徨,父母最后终于横下了一条心建房,当时除了有限的拆迁费,家里并无多的积蓄,建房又是从来未经历过的事,但父亲毅然决定无论多么困难也要靠自己的力量做好,不向政府和单位伸手。
我的父亲母亲不靠他人,东挪西凑,筚路蓝缕,请来亲戚帮忙,买材料,请工匠,经过了无数的艰难困苦,终于建起了一栋两层的小楼。还记得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我也帮忙大人搬砖、填土,汗如雨下,那时的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筚路蓝缕之类成语的深刻内涵。不知经过多少艰难,房子做好了,本来中年发福的父亲竟然瘦了下去,从此积劳成疾。记得房子上梁的那天,父亲疲累不堪,事后瘫坐在新房的地上竟沉沉睡去了。到半夜醒来,家人还没有吃饭,我和哥饿得直哭,母亲简单地炒了几个小菜,父亲又独自拿了瓶酒,就着菜,慢慢地啜饮。
那时,改革开放兴起,国家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转起来。虽然拆房建房异常艰辛,但总算是拥有了自己的新房,我家的境况随着国家的命运也正在逐步改善之中。难忘在那如水的夜色中,父亲和母亲在月光下相对而坐,互相劝酒,笑一阵又哭一阵,那晚的景象至今想起犹教人心酸不已!
还有可怜的奶奶,一生跟着爷爷颠沛流离,却只在新房子里住了一年便溘然长逝,那眼光里有多少不舍啊!
就这样,我家历尽艰辛建了一栋二层楼的私房(后来又加了一层),从繁华的闹市搬到了市郊的菜地,但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家努力地营造着家的温馨。
那时候,人们的住房普遍比较紧张,能够拥有两层甚至三层楼房,我们相当满足。住在宽敞的房子里,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天清晨伴着清新的空气和嘤嘤鸟鸣,我背着书包上学去,一路上尽是碧绿的菜地,一眼望不到头。左邻右舍彼此熟识,谈论着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夕阳的余晖晕红了,西斜于远方的天空,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度过了无数的好时光,比较起繁华地段住房拥挤,单元楼的人情淡漠,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新家园。
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周边的菜地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成排的新式楼房拔地而起。城郊的交通也更加方便了,安静平和的生活被热闹喧嚣所取代。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满意的家却渐渐暴露了它的缺憾。这么多年来,我家房屋的面积还算可以,但是结构和朝向都很成问题,这也是因为没有建房经验导致的后果。而且左邻右舍为了尽可能地扩大面积,都挤占相邻的空间延长或扩宽房屋,结果彼此之间相距甚近,有时一开门一推窗,对面的邻居便可以望过来,显得格外拥挤逼仄,也毫无隐私可言。另外,建房好多年之后,经过下水道的集资改造,家家户户才总算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厕所。至于居住环境,算是相当地差,公共服务基本没有,也根本谈不上什么绿化,就连道路也简陋不堪,每逢下雨就满地泥泞,或是因涝成灾。
随着城建的迅猛发展,各具特色的绿色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带来了新的生活愿景。于是常常羡慕那些新开发的绿化小区,一家人也一齐到周边的一些新楼盘参观过。那布局合理、设计精良、造型美观、居住舒适的楼宇,那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的幽雅环境,那设施齐备、出行购物均极为便利的居住条件,令人赞叹不已。然而,由于经济条件尚不宽裕,兄长在此结婚生子,当时却想都没想到会购置第二套房子。
也就是最近这几年吧,购买商品房才终于真正提上了家庭议事日程,兄嫂下决心贷款买房。为什么商品房涨价了才决定买呢?其实关键还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增加和不断提升的生活品质的要求,使得买房的条件基本成熟:一来是家庭多少有了一些积蓄,支付住房首期不成问题;二来兄嫂单位公积金贷款办理便利,利率相对较低;三来收入较稳定,还贷压力不是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筛选,兄嫂终于购买了一套百余平米的房子。下一步是紧张的装修,那一阵子全家总动员,与装修公司签合同、购买装饰材料、监督施工进度,虽然非常紧张忙碌,大家却喜悦而兴奋。最后,还购买了整套的电器、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一切大功告成……
乔迁的那天,一家人喜气洋洋,还邀请了亲戚和邻居在大酒店里摆了几桌以示庆贺。新小区绿化搞得好,满目青葱苍翠,树林绿地分外养眼,还有小花园、篮球场等设施供居民散步运动;物业管理也相当完善,安全有保障,生活秩序井井有条;管道液化气、电话、有线电视和宽带一应俱全,生活十分方便惬意。住宅坐北朝南,节能材料让这里冬暖夏凉,晾晒方便,居住舒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异常静谧,这让久居于传统巷陌中习惯于嘈杂喧闹的我们赞不绝口。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兄嫂还住在老房子里,周末才过来放松休息。有时一家人来到新房子度周末,感觉特别爽。邻居都打趣说,你们家有一套双休“别墅”。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家这七十年房子的变迁,也仿佛中国千万个家庭改善居住环境的缩影。虽然目前房价暂时居高不下,但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和对将来的美好愿景,展望未来,我们这个普通家庭住房条件将会越来越好,老房子即将改造,父母会住上新房子,而我也将步兄长的后尘,一定会挑选好房子来改善生活!
当然,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该忘记这座城经历风霜的老房子,以及建设它们的勤劳与善良的父辈们!而更重要的是,生活在这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依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我们一定能建成更新更美的房子,作为我们舒适而温馨的美好家园!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5510d62f613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