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
明云
人生的节奏如何走,我们之间如何相处,从物质方面的丰富,从精神维度的多方向,从灵魂追逐的多层次,慢慢地知道了该如何生活。实际上,系统中那个随时可以消失的自我,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根本作用,就在节点中好像起到了一点点的“选择”作用。
地球发生过五次大灭绝,其中二叠纪的大灭绝最出名,那次大灭绝恐龙消失于地球,腾出了巨大的空间给哺乳动物演化。生物基因的多样性与地球环境的相契合,衍生了生命表达的多种可能,并且有些不能相适应的变化,不能叠加形成的传递。多种突变,都是“失败”的;只有极少数的成功,能够成功的传承,成为了秩序的连续道路。
生物的自然选择,给幸运者偏差也腾出了“空间”,好一段时间我们认为教育是否有“用”;说真的,我也不知道用在何方,不过总是觉得思维系统能够有通路对接,甚至渐渐地能够呈现,并且找到了物质通道中的情景,与精神追求、灵魂安顿之处的显现。有时,这种感觉,不是具体和谁联系上了,而是灵魂的共鸣点到了,也恰好发生了。那个4万年前矗立蔓延到地球各个角落的直立人,那个顶天立地的小群体生物,竟然通过工具与技术的运用,把世界的面貌重新“改造”。我们可能以为发现了改变自然的能力,于是在各个方面可以狂飙起来、狂妄起来,甚至觉得周围的一切就是我们运用的“工具”。
没有真正的浮起来之勇气,没有真正沉淀下来的耐性,所有一切的发生,都似乎与我们无关,我们只是在静静地观察着。其实,到了一定程度,兼容发生的各种链合反应,我们不得不走上了“演化”的道路,也不得不重视自己心灵深处的开发与神性。周先生勉励后辈,不要做空想家,要做一个笃行者,把品行投诸于“修炼”中;作为一个南派的工笔画宗师,有教无类,在社会大学中,超越了具体学院式的标准与规范,把心性、品德、技艺同时修行到位,将人生推向润物细无声的程度。
科学与艺术有所交汇,那个交汇点在哪里?不但在个性的张扬,也在美的秩序表达,在艺术基因的编辑中,有相应的片段,成为具体的性状显性表达出来;在生物的认知中,其确实有显性基因存在的,有所精神向度的人,渐渐地成为有机表达的分子“团聚”在一起,成为了新式的“物种”,成为了学脉生命表达的形式。
哪怕有人进或出,模糊的“边界”已经形成,有些是“主动运输”的,有些是“自由穿越”的;部分只是保留了精华的所在,在核心区形成了“双螺旋链”的演变,那些丰富的球状“蛋白质”滋养着“各种翻译”,好像可以应对着复杂的情景需求,直达生命的存在状态。
这种形式呈现的“慢”,仿佛如木心的《从前慢》,慢慢地呈现出文明需要的正向态势,慢慢地将那些暂时不能见光的边缘化,留在了他们该有的区域,就让因果达至他们要去的地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