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买书,爱做标记,比如,某年某月某日,购于XXX书店,这习惯从妈妈那里学来。
后来,在亚马逊买书,这样标记,某年某月某日,购于亚马逊。
然而,网购的书似乎少了一层温度,关于和书店的交集,购得那本书的记忆,以及那天的故事。
我很爱如数家珍地告诉一个人,这本书来自哪里,是某天在一家书店的角落里寻来的,是某年生日,某一位重要的朋友送的……
我清楚地记得这些书的来历,仿佛他们就是从那里诞生,然后和我相遇。
看苏枕书的《京都古书店风景》,偏爱那样安静地去到一家隐秘书店,和爱书人聊天的气氛。
读魏小河《从台湾背回来10本书》,喜欢那种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书,然后总能选到些特别的书的安全感。
在季风书园买的第一本书是《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那天在书店的咖啡馆,写了一条留言,后来还有一个人,通过留言,在网络上找到我,一段神奇的故事。
在曦潮书店买了好几本关于书店的书,华联装修一直没有结束,书店不知道何时再开门,甚是想念。
附近的那家钟书阁大概不会再去了,昏暗的灯光,让人有些眩晕,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穿着一件粉色的羽绒服,买了一本《痖弦诗集》,他们没有准备好书店的印章,所以没有盖章。时间已过去很久。
去南京的先锋书店,没有买书,那时候的想法是,因为没有买书,便会惦记着可以再去一次。
时间不断地滑走,有很多很多的记忆都流逝了,我们不断地标记,也许只是某一个日期,再次看到,一些事情,就又会想起来。
和那谁分手后,在地铁口的那家书店,买了川端康成的《雪国》和《山音》,
在麦当劳坐了很久,一边看书,一边流泪。
仿佛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