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30+岁的,「失败」的人

那些30+岁的,「失败」的人

作者: 八月的歌 | 来源:发表于2024-06-25 19:59 被阅读0次

    你需要多少个壳?

    工作、职业发展、技能提升、升职加薪、转换赛道、新的居住地、住所、投资、亲密关系、生育、保险、失业、父母生病、身心健康,无论愿不愿意,30+岁的人被这些关键词包裹着。

    你可以说不只30+的人要考虑这些事。

    但30+的人最被这些事情干扰着。

    有的是他们需要的壳,有的是他们想要挣脱的壳。

    #1

    找不到爱情的

    Where Is Love?

    A今年34岁。当她看到电视剧《不够善良的我们》里Rebecca因癌症去世后,泣不成声。

    哭泣不仅仅是因为Rebecca的结局,还因为做「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本就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啊。

    A不喜欢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爱情。但就算是把大家常用来比较的学历、工作、收入、长相、身材、家庭、爱好、有趣程度放到台面上,A样样都不差。不在金字塔尖,但都能达到85分以上,甚至更高。

    但A一下子就单身了好几年,直到34岁。

    她每年都渴望美好的亲密关系,她相信着「古典」的爱情,那是真挚、相伴、灵魂click一下的感情。


    A尝试过约会软件,也随朋友去过不同聚会,工作中也能结识到新的人,但没有那个让她怦然心动的人。约会过的对象,都不符合她的「审美标准」。

    她想要的不是眼里只有工作和收入的、夸夸其谈的男性;不是无法欣赏并潜入日常生活的男性。「我的要求不高也不苛刻,可能只是很难遇到一个合适的人,或者没有缘分」。


    在此之前她有过一段长达5年的恋爱,当时为了在英国发展事业,A拒绝了前男友让她回国结婚的请求。虽然她是这么说的,但可能也有别的原因。不论是换种方式一起生活和工作,还是彼此妥协,或许办法是有的,只是两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A来自亲密关系的快乐和滋养是充盈的,她的小狗、家人、朋友都给了她很多的爱。一个人的日子里,她享受着书影音,她写的长篇文章很多人读,孤独是有的,但一个人的日子自由自在,井井有条。

    为什么Rebecca不幸得了癌症呢?为什么30+未婚、未育,单身的女性会被随意安上「没人要」的标签呢?为什么要有人要呢?为什么要被客体化呢?

    那些30+的中女,生活、事业风生水起的不在少数,她们独处非常自洽,她们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才是珍爱生命的表现。无论如何,无论什么选择,都是每个人自己的路和自由。

    在第100次书写和期待爱情后,A还是有些担心的。她不是不想要结婚生子,生育的倒计时在不远的将来要开始滴答滴答了,「如果实在没有,那就没有吧,也不能强求」。

    41岁的B已经不再为生育焦虑了,她只憧憬稳定的亲密关系。B离异,在创业,生意做得很不错,她不是很喜欢小孩。35岁之后,由于生育窗口的限制和周边人的「友情提示」,B困惑过一段时间——要不要去生个孩子。

    那几年她没遇到合适的人,了解完冻卵的麻烦之后,B坚定了想法,生孩子不是她的priority。

    #2

    找不到工作的

    Where Is the Career?

    C今年33岁,她在家里已经「躺」了一年多了。

    C在硕士毕业后,赶上了风口,拼命工作,在微信公众号还有很多人读的时候,成为了制造爆款的「媒体老师」。出席「高端」活动,入住高档酒店,收着PR寄来的礼物,甚至开始给人讲课——怎么做新媒体。

    北漂生活的一面是合租房里不到10平米的卧室,另一面是快速地升职加薪,好像前途无量。但是风口过去后,C的部门逐渐被边缘化。为了寻求新的机会,她跳槽到一家冉冉升起的创业公司。只是从「总监」变成了「普通运营」人员。

    在这家公司,C感觉自己像没日没夜犁地的老黄牛,颈椎坏了,腰椎坏了,最常和她打照面的除了公司同事,就是脸上一波又一波的痘痘。

    不努力怎么办呢?C就着公司的大饼,试图在同事们斗志昂扬的氛围中奋起直追,给自己打鸡血。但是公司的欢声笑语很快就消散了,公司倒闭了。

    做媒体的人处境有些尴尬。靠着平台和公司,出席活动时是媒体老师,虽然很多时候也就是凑数,发通稿,没人会真正上来和你交谈。写稿时是追热点追得费劲的小编。听起来是一份体面工作,加班和到手的钱都让人生气。

    一开始是冲着铁肩担道义去的,最后还是要迎合流量。可是哪怕追逐流量,算法、推送、平台、受众都是不确定的,末了还是要在周报里煞有介事地写上,这周哪篇文章、笔记阅读量高,因为题目有xx字眼。

    裸辞后,C结了婚,定期去看心理医生。偶尔写写稿,赚点钱。平台用低价买稿,赚着比稿费高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的广告费。

    C偶尔也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有些内容传得还挺火爆的,可是离变现十万八千里。

    C一边喜欢自己松弛下来的状态,一边还是有点惋惜工作机遇不好。生活还是要折腾的,钱也还是要赚的,慢一点也没关系。

    #3

    找不到自己的

    Where Am I?

    D名校毕业,今年36岁,在顶级咨询公司卷了很久。但她的身心灵还是没法顺应那一套「成功学」的叙事。

    她裸辞后开始旅行,尝试做自媒体。D喜欢路上的生活,喜欢新奇的事物,但折腾久了,身体还是有些吃不消。在那些模型,PPT,话术的毒,排得差不多后,D定居在了一个阳光充足的海滨城市。

    她不再需要去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被固定在工位上,也不再需要一天大部分的时间即时响应老板和客户的需求。

    与此同时,D还在处理以前的情伤。

    刻板的好学生叙事里,早恋是不被允许的,D只能自己在感情里摸爬滚打。事业可以拼一拼,感情却不能只是拼一拼。「精英」的套子让她固执地认为很多时候是对方的问题,而非自己的固定行为模式。

    在海滨城市生活,D逐渐变得松弛。她享受林间漫步,闲暇之余输出一些「反精英」的思考,谈了新的恋爱。她在人生探索这条道上,终于迈出了一大步。

    以上只是几位都市丽人的「烦恼事」,并不能代表更多的、所谓境遇更好或者更差的30+人群。或许从经济条件等方面来看,她们已经是享有「特权」的人了,但是苦恼是不需要去比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难题。

    我们真要去找什么吗?或许我们是在追求真诚的亲密关系,为一份让自己感到热血、回报丰厚的工作而用心付出,以及在不断探索自己的可能性。但我们不是非得要找到什么。

    「找到自己的说法」我不是很喜欢。可以是拓展自己、塑造自己、倾听自己,不向外求,而做内观。


    30+的人生,从数据上来说,似乎是处于「人生满意度U型曲线」的低处,但也未必。有人既要又要,看起来风光无限,有人「路灯也可照窗台」,有人满意着「既定路线」的人生。多向内看,享受当下的小确幸,奖励奋起直追的自己。

    愁苦和焦虑是一时的,有时候我们是要拿手里的筹码去交换,有时候一次只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有时候尽全力了但运气差一点。但好在我们不只是有一个壳,好在30+的每段路都可以不同。


    *图源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30+岁的,「失败」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yj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