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贤馆哲学之光
迎秋日色檐前见,入夜琴声竹外闻;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皆浮云

迎秋日色檐前见,入夜琴声竹外闻;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皆浮云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02:46 被阅读0次

我尝听法师一说,波上莲花水中月。

不垢不净是色空,无法无空亦无灭。

我尝听禅师一观,浪溢鳌头蟾魄满。

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寸寒灰冷灯畔。

我又听师琴一抚,长松唤住秋山雨。

弦中雅弄若铿金,指下寒泉流太古。

我又听师棋一着,山顶坐沉红日脚。

阿谁称是国手人?

罗浮道士赌却鹤,输却药,

葫芦斟下红霞丹,束手不敢争头角。

诗人曾听闻法师说法布道,法师修行甚深,所讲之法亦玄妙精辟,深解佛法微妙,一如波上莲花,一如水中明月。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佛陀是悟道之人,终究也曾降生于这个污浊的尘世,只是如莲花一样,处浊而自净,处恶而为善。

水中明月,在这里具体是指法师所讲的佛法,虽是高洁无垢,但亦是空花,不可得,不可执。由此,便有了后面两句,“不垢不净是色空,无法无空亦无灭”。

水中月影,没有实体,却有色相。说有,又不是真有;说无,亦不是真无。而波上莲花,不垢不净,非垢非净,亦是空相。

禅师入定后,在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中,观照万物本性皆空,地上众生灾福有数,天上朗月盈缺有序,何须挂心。最后“一寸寒灰冷灯畔”,写出禅师宴坐的时间之长,香灰已冷,烛盏已灭,禅师亦全然不觉,物我两忘。

“我又听师琴一抚,长松唤住秋山雨。弦中雅弄若铿金,指下寒泉流太古”。刘长卿曾有咏琴诗云,“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嵇康曾作有琴曲,名曰《风入松》,古琴的淡雅清静之音,常能使人如置身林海,听风过竹林、水流石上之感。

法师本是僧人,六根清净,不入俗尘,但于琴于棋,却皆入上乘。缘何如此?正因法师修行有道,与世无争,才在各个方面超凡入圣。

古琴广陵一派传有经典琴谱,《枯木禅琴谱》,著者便是清末民初的僧人,释空尘。

空尘僧人自幼喜好弄弦,在家乡学琴三十余年,后又携琴周游行脚,最终开悟,得琴禅一同之境。释空尘以三尺枯桐悟佛理禅机,足知大千世界无处不是禅。禅是言语道断,琴乃大音希声,皆须心无尘翳。

历史上琴僧很多,义海、知白、心越禅师等皆是籍琴以明心见性。以琴喻禅,以诗言禅,皆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既然大千世界可入毫发,为何又不可封藏于一把古琴之中?

既然大千世界如水中之月,如镜中之花,为何又不能如一把无弦之琴?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相关文章

  • 迎秋日色檐前见,入夜琴声竹外闻;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皆浮云

    我尝听法师一说,波上莲花水中月。 不垢不净是色空,无法无空亦无灭。 我尝听禅师一观,浪溢鳌头蟾魄满。 河沙世界尽空...

  • 迎秋日色檐前见,入夜钟声竹外闻;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禅僧禅机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追求的正是这种淡雅之美。 淡者平淡,雅者雅致。淡是态度,雅是品味...

  • 《莫之诗并书》回家途中偶遇(七)

    偶过双湖畔,披襟闻水流。 花黄争款客,芦白竞迎秋。 乐境心中得,妙诗禅外求。 但听风飒飒,静拂发丝幽。

  • 五律 闻北方下雪叹岭南无冬

    五律 闻北方下雪叹岭南无冬 日色明行客,南方尚似秋。 草枯黄陌上,霜重白街头。 几见冬时在,何因物候休。 叹惊殊北...

  • 与君歌

    入夜渐无雨, 远行踏乡歌。 回首望君笑, 轻然见浮云。 悠悠苍天竹, 扬扬映地歌。 见君如初遇, 初见不如君。 我...

  • 情之岁月已入土

    情之岁月已入土 文/竹外疏花 日色才入暮 月光迟迟踱 谁人花丛中拨几声瑶琴声独 只知你笑意弯弯睫深可入骨 不知你朝...

  • 汉宫秋月

    夜静孤寒琴声绕,玉指不倦丝弦笑。 汉宫秋月始天籁,世间何曲与之较?

  • 有泪不谈

    南星迎缀月,連幕待东阳。 征夏檐前送,迎秋泪眼茫。 北袭千里外,西守万山疆。 战起心潜念,清织理绣裳。 注:平起,...

  • 小雪杂咏二首

    (一) 朔风迎小雪,冷月葬秋魂。 窗外梅芽见,红泥火正温。 (二) 日色天然短,重帘浸朔风。 篱头消菊影,陌上见梅...

  • 七律·峨眉白水寺

    层楼隐隐道相通,得悟晨昏定不同。 水未经秋头已白,叶因吟佛岭先红。 俗尘俱在浮云外,禅理皆含六字中。 但惜宿松飞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迎秋日色檐前见,入夜琴声竹外闻;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皆浮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af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