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分享的书籍是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曾师从弗洛伊德,后因发生分歧而分道扬镳。阿德勒从小体弱多病,对自卑情结的论述而闻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心理学家,他于19世纪30年代写的这本书是其核心著作,到现在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每个人都在为追求优越感而努力。最好的方式是关注人类整体,努力促进社会利益与爱的增长。
我们从分三大板块来讲解这本书,一是自卑是人生的常态;二是家庭和学校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三是如何解决我们的自卑问题。
自卑是人生的常态
说一个人自卑就像说一个人头疼一样,没有任何用处。自卑的人致力于寻找优越感,如果没有实际的方法去寻找,就会强迫自己凭空寻找优越感。那么接下来这种自卑会越来越严重,每一步就会陷入更大的欺骗,压力越来越大,形成自卑情结。
什么是自卑情结呢?
当有问题出现时,如果个体无法恰当地适应或应对,并且坚信他们一定没有办法解决,这就是自卑情结的体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坚信的想法呢?这种“生活方式”在我们生命的早期(四五岁时)就形成了。
决定人生的不是小时候的行为,而是我们赋予的意义,是我们对早期经历的解读。
我们有必要说一下,当这种生活方式与我们实际的行动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做梦。因为梦境并非生活的反面,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比如说,我们躺在床上不会掉下去。
阿德勒自己也有一段经历,在部队做医生。当时有个战士想回家照顾父母,阿德勒自己想帮他,但是检查了之后发现没有大的伤情,所以还是尊重事实,写了战争疲劳症递交上去了,领导并没有将其遣散回家。当天阿德勒就做噩梦了,阿德勒醒来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医者仁心,很想帮他实现愿望,但是综合来看,现实生活中做的是正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