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模型理论框架套路
一旦被贴上标签,你就很难逃脱

一旦被贴上标签,你就很难逃脱

作者: alexkingjs | 来源:发表于2019-04-10 11:28 被阅读0次

    王尔德说过:“一旦被贴上标签,你就很难逃脱。”

    标签这种东西,最早是欧洲人为了方便识别商品而印制,贴在药品和布匹的外包装上。这样人们就不需要每件都拆开来看里面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除了能给物品命名之外,标签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把物品分类,以便人们识别、检索和管理。

    给没有生命的物品贴标签,的确是一项非常便捷的发明,但如果是给活生生的、时刻都在变化着的人贴标签,就不是那么恰当了。

    因为这种行为不仅伤人,还有可能让“标签”成为自我暗示,结果“一语成谶”,变成了现实。当你百分之百接受了社会贴在你身上的标签,其实你就失去了自愈的能力。

    “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还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报道一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时,将一些复杂的社会事件简单化。根据事实涉及或者接近的人物和其他事项,先对事实作出一种价值判断,将其贴上标签。如经常会看到媒体用“官二代”、“蚁族”、“富二代”等这些词冠在某个报道人物身上。这一报道行为,给社会以及公众带来危害,一旦传媒简单给它贴标签后,就会在受众心理留下固有的印象,难以抹去。 人们常常会依据自己的第一印象给遇见的人和事贴上标签,进行分类,然后再按照所贴的标签来下定义,做出判断。人们对整体情况的判断通常是建立在某个专注点上的,人们选取的这个专注点很只是整体情况很小一部分。为什么我们只能专注于部分情况呢?因为关注整体需要的感知技术太高了。标签这种东西,一旦被打在身上,便很难消除外界对自身的看法。似乎它代表着你就是这样的人,对那些没有真实接触过的人而言,标签成了别人了解自己的一个途径。最怕别人在没有真实接触过就以标签去作为衡量一个人好坏或者品质德行的一个标杆。

    知乎上有个问题:嫁给离过婚的男人好不好?结果是清一色的劝题主要慎重选择,因为离异男有各种问题需要你小心注意。“俗话说老婆还是原配的好,离异的男人还是喜欢前妻的。”“离过婚的男人非常现实,他不可能那么爱你。”甚至还说:“对于嫁离异男的女生不是缺心眼就是脑子被驴踢了。”不管自己认不认识这个离异男,离异男这个标签一旦被贴上,就代表这个男人不是一个好男人,不再有他本身的独特的个性,而是一个离异男标签所有的属性。其实好友欣的结婚对象也是一个离异男,亲朋好友也是发来离异男的各种问题以此劝诫。但是她说:“真实的情况他们真正的接触过多少离异男,他们有没有真正的了解离异男的情况?”都没有,他们只是听说,或者根据离异男的标签来下定义做判断。

    叔本华曾说过:

    人们通常关注的是世俗常规给予一个人的角色和位置。所以一个人就像商品一样地被贴上标签并受到商品式的对待。至于这个人的自身是什么,根据其个人素质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只是随意地、并且只是意外地提及。

    很多父母就特别喜欢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孩子安静、乖巧,懂得替大人分忧,就是“好孩子”,要是上课坐不住、成绩不理想、常常跟大人顶嘴,就是“问题孩子”。

    这种简单粗暴的归类,每天都在自然而然地发生着。

    不相信的话,你也可以尝试观察一下,无论是身边同事、亲友的对话,还是电视剧里的台词,甚至是你不经意间冒出的话,都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别人或是自己的行为总结归类,贴上标签。贴标签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贴标签的一大问题,就是仅用几个甚至是一个简单、片面的词汇,就草率地给一个人下了定义。

    举个例子。孩子在一次测验中错了几道题,这几道题他原本是有能力可以做对的,于是,你就一遍一遍地批评他“粗心”、“马虎”。

    我特别能够理解父母此刻心里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惋惜和遗憾,反复唠叨也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够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但事与愿违,像这样直接照孩子的脑门啪啪贴上两个负面的标签,不仅不能帮孩子有效地做出调整和改善,反而还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棵种子——

    “我就是一个粗心的人,我就是没有办法避免简单的错误。”

    显然,贴标签的行为会降低孩子的自尊。

    孩子偶尔犯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这样的错谁都可能会犯,所以,马虎也只是孩子当时当刻的一个状态,并不能代表他的全部,更不应该成为他的注脚。

    更麻烦的是,如果孩子越来越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就是个马虎的人,那么,他的行为也会越发地趋于马虎。

    类似的标签不断叠加,孩子就会慢慢把自己的判断力拱手让人。

    他不能准确地认知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能不停地通过别人的评价和外在的认可,来确认自我价值。

    所以,很多成年人一边不停地给孩子贴标签,一边又在指责孩子缺乏自信、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是很不公平的。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标签效应”。当你百分之百接受了社会贴在你身上的标签,其实你就失去了自愈的能力。有句话应该记住:不管你被贴上什么标签,只有你才能定义自己。 当然,我们也会给自己贴标签,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大脑总是在寻找最快、 最简单的方法,你必须激励甚至强迫自己慢下来去思考,改变和调整,花一些时间。

    所以,不要根据别人贴的所谓的标签,去做自己的判断与决定,也不要随意就对别人扣帽子,下定义。

    当然,贴标签也并非完全没有用处,影视圈流行的“人设”就是典型的贴标签,如果一个明星人设鲜明且讨喜,广告代言都能拿到手软。不过,要是哪天“人设”塌了,吃瓜群众们也用不着惊愕、扶额,因为“人设”本来就不能代表一个人,只是以偏概全的标签而已,所谓的塌也不过是暴露了更多真实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旦被贴上标签,你就很难逃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cn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