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今天不一样。毫无线索。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审喝了18小时,又重发了一遍依然没用。既然这样,那就照例启动谐音技能吧,我也没办法。
日内瓦是座复杂猫盾、难解如谜的城市,像个活生生的人。我可以帮她填写一张身份证。郭籍:中立。性别:女。年龄:(判断受到干扰)看起来比实际小。婚姻状况:离异。职业:观察员。生理特征:因为近视而略微弓身。整体概述:性感而隐秘。
读到这里,我认真去翻了一下约翰-伯格。这是个男性作家吗?如此敏锐细腻。不过,阿兰-德波顿的笔下也是一致的。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也尝试着调整阅读的节奏。
一般来说,如果知道是部好作品,就不太愿意破坏自己的一手体验。豆瓣只看评分不看评价,序和后记只看谁写不看内容。但此时,我去看了一下道-长的评价。梁文道先生说,这是一本“需要很慢很慢得阅读”的书,因为文字的信息量实在太大。我认同。写妈妈的那篇《里斯本》,看的我云遮雾绕,时空错乱。在《日内瓦》这里,又充满了细腻的美。
在欧洲其他城市中,有着同样令人屏息的自然条件的,只有托莱多(这两座城市本身截然不同)。然而想起托莱多,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格列柯画笔下的这座城市;可是从来没有哪个人为日内瓦画出这样的画,她的唯一象征,是从湖里向上喷射而出、像个玩具似的大喷泉,她把这个喷泉当成卤素灯,关关开开。
几年前阅读《弱传播》,明显理性客观的工科男邹振东先生很学术的分析了“舆啊那个论”。奇妙的是,明明是客观不带评判的理性分析,却能清晰的感觉到“舆啊那个论”是有性别的。一个神经质,情绪化,阴晴不定,时刻都会被带节奏,时而愤怒崩溃,时而阳光正能量,始终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就是正依化身的,女人。
把城市定义性别,我试着做了一下。简单划分,北方大都是男性,南方大都是女性。北京、天津、沈阳、武汉、郑州,标准的北方男人。厦门、南京、上海、苏州,标准的婉约女性。成都,广州,大连,无路木器(啊,难道是这个城市名吗),稍微有点性别不明,但一定也是女性,大女主剧本,甄嬛、钮钴禄的版本。
试着做了一个我的版本,武汉,果籍:中国。性别:男。年龄:(判断受到干扰)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原本我是想写大的。但大武汉实在没有给我这样的机会,和历史悠久的大武汉大汉口相比,武汉看起来像个中年愤青,比实际上持重的年长要显得楞头青的多。)。婚姻状况:已婚。职业:没落贵族离开C位很久了泥腿子还没洗干净的光谷精英。生理特征:寸头,长方脸,皮肤黝黑,大胸肌,走路生风,不苟言笑,看起来很凶年龄特征不明显的愤怒中年。整体概述:荷尔蒙未消逝的暴躁中年男。
武汉不太招人喜欢,这个怪不了别人。我不喜欢武汉,早年间却完全是因为颜值。十年前的武汉纯粹是一副灰头土脸不上台面的邋遢模样,既不屑于自己的悠久历史,也对未来没什么上进心,明目张胆摆烂。
今天的武汉倒是换了一副模样。不提过往,也不计较未来,只是默默的,稳扎稳打的在那里安安静静的变化着,不张扬不自大。大家似乎已经忘掉了九省通衢的大武汉,新生代的新一线也并不乐意给他,但他似乎也毫不在乎。这种帅而不自知的安静反而显得非常可爱。
拙劣的模仿一下致敬给我灵感的约翰-伯格。武汉是座复杂矛盾、难解如谜的城市,像个活生生的人。但我没有资格,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给他身份证,武汉的身份证,他自己在定义。
武汉,每天不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4607748/ec44a62fd4f5b7d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