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第一天,我坐上地铁,再次重复离开家的旅途,离别的忧愁已在数不胜数的重复过程中消磨殆尽,我竟可耻地有些奔向自由地畅快之感。
“百善孝为先”这样文化底蕴下成长起来的我对自己的情感不由很是羞耻,但我没法否认,至少有那么一个瞬间,这确实是我心中真实的情感。非要怪罪的话,那就怪罪心理学吧!谁让它教会了我要诚实面对并乐于接受心中的情感呢?
出生在一个农村之中,虽然小时候的经济条件并不算好,但父母还是竭尽可能地为我提供着优渥的生活条件。
(唯一值得腹诽的大概就是老妈愿意在我的衣服上花上百元,但对我买十几元的闲书而唠叨不已。)
家是我们最后的港湾。
对于这句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抱着近乎信仰般的态度。这种近乎盲目的情感可能是源自于生活在大家庭中,伯叔和父亲他们互帮互助度过难关的耳濡目染。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家的感觉却越来越让自己不舒服。
无意间发现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就让我感到一阵讶异,神使鬼差一般,有个声音在心底对我反复诉说:一定,一定要看一下这本书。
我将它从图书馆中借出来,一路背到家中,但在家里时,却小翼翼地将它藏好,生怕没事就拿我书看的老爸会发现名字取得很是直白地这本书。
直到我在候车室打开这本书,一口气通读下来,一直以来缭绕心头的困惑稍微缓解。但这并未让我就此舒心,相反,书中分析出来的我国那有些病态的家庭关系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
这绝对是一本能够颠覆认知,让人不断回首反思的一本书籍。
对于亲密关系,它指出了:“事实不重要,问题不重要,建议不需要,重要的是感受,所有的抱怨只是为了想让你理解她(他)的感受。”(不知道这句话能不能救治一下我这样理工男的直男癌。)
对于自古流传的“婆媳战争”(孔雀东南飞……自挂东南枝)也指出“婆媳关系这名词本身就不符合实际,这其实是一种三角关系,核心的在于两个女人争夺的爱的来源——她的丈夫、她的儿子。”
它也指出“家庭的最重要的关系在于夫妻关系,而不是崇尚传宗接待的中国文化下养成的亲子关系。”
当然,以上话题我这个没有亲自经历过的单身狗感悟不深,对我冲击最大该还是下面这条。
爱的头号谎言:所有父母都爱自己孩子。
放在三年以前,对这样的说法我大概会嗤之以鼻,连看都不会看,但现在,读书已经给了我足够的宽容去接纳每一种不同的声音,哪怕我并不认同。
我无疑是幸运的,有着爱自己的父母,因而很难去理解童年受到父母虐待的人的痛苦,甚至想不出什么漂亮话来安慰他们。我能做的,只有管好自己的嘴巴,不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言语诛人心……
而这本书,同作者序言中所说的那样,是一本温柔的、实用的书。它涉及到了恋爱,婚姻,家庭,教育方方面面。
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备有这本书,以提醒我们别在无意中伤了家人。
要知道,最爱的人伤人最深。
网友评论